點心點解叫「點心」?



港人愛食點心,知道點心是廣東菜色,但未必知道「點心」由來。相傳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紅玉,見士兵日夜血戰沙場,英勇殺敵,屢建戰功,甚為感動,便下令製作民間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他們,以表「點點心意」。自此便有了「點心」一詞,一直延用至今。

但傳說畢竟是傳說,若考據歷史典籍就能發現,其實「點心」一詞早在唐朝已出現,當時「點心」的含義範圍較廣。據南宋作家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記載:「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唐鄭傪為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顧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其弟舉甌已罄,俄而女僕請飯庫鑰匙,備夫人點心。」可見,點心當時是指早餐,如饅頭、餛飩面等都可以稱為點心,現時中國一些地方將早餐稱為「早點」,可能亦與此有關。

北方的點心歷史久一點,有唐宋遺制,不過南方點心歷史較新,大約興起於明朝中葉。舊時南北點心鋪招牌上的字也不同,北方叫「官禮茶食」,南方則稱「嘉湖細點」。

清代顧張思的《土風錄》中解釋,「小食曰點心」,「乾點心曰茶食」,所以點心與茶食兩者原有區別,性質也不同,點心是晨饌,茶食是喝茶時的小食,但後來就混為一談了。

明朝自永樂以來,政府雖是設在北京,但文化中心一直還是在江南一帶。那裡官紳富豪生活奢侈,茶食一類也就發達起來。這些茶食與現時的點心大致相同,後來傳到北方亦改作得特別精美,成為以賞味為目的的閑食。

近代學者周作人,即是魯迅的弟弟,曾考據過「點心」的歷史,雖不是巨細無遺,但也將心得寫成《南北的點心》一文。他在文中總結稱,「北方的點心是常食,南方的則是閑食。」常食是一日三餐,講求飽肚,所以製作不求精,餃子、餛飩面一類亦可作點心。閑食精髓在一個「嘆」字,所以南方點心製作精細,味道口感皆一流。
相關新聞 宋詞揭露民眾自由雅致生活
Bastillepost 巴士的報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