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間高中學生會的多名幹事,被揭發以查違紀名義向違規學生收取賄賂,如有學生手機被幹事沒收,需支付300元人民幣才可取回。警方已介入調查事件。 4人被撤職務 待警方調查後跟進處理 內媒《新京報》報道,河南信陽市實驗高級中學學生會,有多名幹事被人指控利用學生會權力,索收賄款。報道指涉事的學生會幹部,會以查違紀
嶺南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今(25 日)發聲明指,應校方通知,要求編委會不能再使用「嶺大編委」字眼,包括作浮水印、任何出版刊物、T-shirt、紀念品等等。編委會對事件深感不忿及失望,惟仍望繼續為會眾服務,決定即日起不再使用「嶺大編委」作簡稱,現正準備修改事宜。
...自己目標,當然會影響教學質素。」有議員亦關注本港人口結構出現變動,對中小學規劃的影響。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狄志遠:「有優才、高才、專才通,奧蘇利雲都來香港打桌球。香港(人口)流動是新現象,未能收到小一學生,但可能兩、三年後,有小二、小三學生會進入香港,特別是雙非學生,整個規劃會很混亂,可否未來三年凍結縮班殺校?我們可以靈活點面對人口流動。」蔡若蓮:「考慮這些人才出入情況,未來預算由現在到2030年,這數年期間,小一學生由49500下降至3
...同時保持本港現有兩間醫學院的高質素。本港現時的醫科課程是6年,他認為,第三間醫學院可以參考採用4年制的美式課程,以招收第二學位學生為主,學生一般毋須再在醫學院修讀一般的基礎課程。除了令本港多一個收生途徑,另一好處是這些學生會較為成熟,同時可以招收非本地學生,吸引更多人才來港,因為所有醫學生畢業後會獲發在港執業的牌照,他們既然選擇來港讀醫,相信大多數都會留港發展。 盧寵茂接受本台專訪時又預計,新醫學院營辦之初,最少要取錄50名學生作為起步點,否則...
TVB資訊節目《東張西望》以報道社會時事及民生議題正評滿滿,不過最新一集有關一對夫妻投訴一位阿伯著條激短嘅褲喺球場跑步,差少少露晒成個「八月十五」,而網民就對該報道反應兩極,雖然有網民大讚區永權旁白生鬼、感謝主持魏柏豪及攝影師落力採訪,不過亦有網民認為報道過份及手法低端等等。
【15:40更新】新增中大醫學院回應 卜中大校董會今(27日)一致通過任命「無創產前檢測之父」盧煜明為中大下任校長,任期5年,由明年1月8日起生效。盧煜明對此表示深感榮幸,稱會致力為國家、為香港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中大人」。被問到如何看待2019年反修例事件期間,中大被稱為「暴大」,以及校長段崇智與學生對話
【on.cc東網專訊】當局去年將八大招收非本地生限制放寬至40%,嶺大校長秦泗釗表示,本學年收生人數大增至約7,700人,按年增加近1,500人,其中約4,000人為本科生,其餘為研究生及博士生。秦泗釗更預料下學年收生人數會增至8,000人,指學生人數不能無止境
...教育。我很尊重學術自由,但你都要守法,如果在正常研究中,我覺得踩到你說的紅線,機會是低的。」盧煜明感謝現任校長段崇智服務中大期間,在社會事件和疫情下,中大國際排名仍有所提升,他承諾會將中大推至另一高峰,亦會多聽學生的心聲。盧煜明:「最緊要是溝通,我會把握每一個可以與他們溝通的時間。大學其實是支持學生去重建學生會,但當然要合程序、合法規,而其中一個程序法規是要根據社團條例之下註冊。」中大曾發生校政風波,盧煜明表示,校長是校董會重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國慶日,香港鋪天蓋地掛滿五星紅旗和宣傳標語,學生也被動員慶祝。BBC中文採訪多名中小學教師及專家學者,了解「國安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如何改變學校,長遠能否改造香港人的思想。 「開學不夠一個月已經很疲累,愛國成為了新的KPM(表現評量),大家都要跑數(跑業績)。」資深中學教師梁老師對BBC中文說。 她在港島傳統名校任教多年,現職副校長,9月開學後除了一如以往的繁重教學工作外,今年多了一項任務——找學生參加愛國活動。 ...
【Now新聞台】嶺南大學編輯委員會表示,校方以接獲大量投訴為由,要求編委會不能再使用「嶺大編委」名稱。 嶺大編委在社交媒體發文,指校方要求編委不能再使用「嶺大編委」名稱,並需要更改為「嶺大學生會編委會」,或者其他不令人誤會是嶺南大學官方組織的稱呼。嶺大回覆指為了令學生及公眾更清楚編委會是嶺南大學學生會的轄下組織,而非嶺南大學校方部門,因此要求加入「學生會」字眼,避免誤會。#要聞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24 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被問到為何案件涉及國安,李家超表示案件已經進入聆訊階段,不適宜評論案件細節,但他同時指任何案件如果涉及國家安全,「一定會按照相關的法律處理,而且會從嚴處理。」
從原創到專利,再化成商品產業,是一個成熟商業社會走的路。對有無窮意念與鬥志的年輕人來說,機會更多。盧煜明跟聖約瑟書院師兄高錕,是兩個不同年代的科學家,在科研與專利上,各有經歷,也各有看法。上文說盧煜明「科研致富」。又有醫生跟記者說,盧煜明在牛津大學讀書時候,已經知道「專利」的重要性,不是說他很在乎「錢」,而是,他明白意念和知識產權,很容易被人偷走。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動議「感謝」七一刺警疑兇案,時任主席張敬生等4人被控《港區國安法》「宣揚恐怖主義」罪,其後承認交替控罪「煽惑有意圖傷人」各被判囚2年,張敬生近日上訴得直獲扣減刑期,並申請即時釋放。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出證明書,改由國安法指定法官審理。李家超今日(24日)在行會時被問到為何案件涉及國安,他表示不適宜評論,但強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動議「感謝」七一刺警疑兇案,時任評議會主席張敬生上訴得直獲扣減刑期,申請即時釋放。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出證明書,改由國安法指定法官審理,惹來關注。懲教署署長表示,今早(24日)根據國安委意見決定,張敬生不得減刑,高院撤銷張敬生申請。
早前發盈警預告全年度最多蝕 200 億元的新世界發展(0017.HK)傳出易帥,消息稱,行政總裁(CEO)鄭志剛將被撤換,轉任非執行副主席,並由曾任發展局局長的新世界首席營運總監馬紹祥接任行政總裁一職。新世界非執董鄭志明昨日出席新創建(0659.HK)業績會時形容「24小時後就會水落石出」。鄭氏系內企業近年人事大洗牌,被外界視為第三代接班人的鄭志剛遭逐步削權,全面淡出系內逾千億元上市公司的管理職務。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主席張敬生等4人,於2021年7月通過悼念銅鑼灣刺警案疑兇梁健輝的動議,承認煽惑蓄意傷人罪判囚2年,上訴後改判囚15個月。仍在囚的張敬生早前申請人身保護令,指獄中行為良好,應獲三分一減刑及即時獲釋。 懲教署今日向高等法院呈遞國安委文件指張敬生獲減刑將不利於國家安全,並披露懲教署長考慮到國安委決定及評委會意見,不信納張敬生獲減刑不會不利於國家安全。高院法官黎婉姫撤銷張敬生的人身保護令申請。
中大下任校長候選人盧煜明下午與中大成員會面及交流意見。 有學生表示,在會面後仍不太了解盧煜明的處事及作風,對他接任下任校長持觀望態度,期望盧煜明之後會有更多機會與學生接觸,包括舉行更多場諮詢會等,他亦不清楚盧煜明對重建學生會的態度,期望未來能更了解他對相關事件的態度。 另一名女學生表示,覺得盧煜明對學術自由等方面的回應不夠具體,對相關方面仍抱有很多疑問,她相信盧煜明在學術方面的成就,但仍要觀察他就人文社科的發展的意見,期望對方在上任後,能多聽學生意見。
中大校董會一致通過盧煜明為下任校長,任期5年,明年1月8日起生效。 盧煜明見記者時說,他在中大服務了27年,有深厚感情,期望承先啟後,進一步提升大學在研究及創新方面的實力,學術成果在國際間發揮更大影響力,會繼續以弘揚人文精神為己任,致力為國家及香港培養學生。 對於中大在2019年被稱為「暴大」,盧煜明表示,2019年發生的事情是前所未見,中大已重拾正軌,會有新開始,集中推動學術和教育。他又說校長是校董會的重要成員,形容是「一家人」,最重要團結為中大做事,又認為現任校長段崇智盡心盡力,中大在國際上的聲譽及排名都提升。 被問到他本身是政協及「再出發...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2021年通過「感激」七一刺警案疑犯的議案,4名學生承認煽惑他人有意圖而傷人罪被判監禁。早前上訴得直後獲減刑,其中一人張敬生向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要求即時獲釋。有報道指,行政長官發出證明書,確認案件與國家安全議題有關,須由指定法官審理。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行政會議前被問到有關問題時指出,案件已進入聆訊階段,不宜評論細節,但強調任何案件如果涉及國家安全,當局一定會按照相關法律從嚴處理,強調危害國家安全是嚴重罪行,各界不要觸碰國安...
有份通過悼念及「感激」刺警疑兇議案、正服刑的時任港大學生會評議會主席張敬生,申請人身保護令遭駁回,不獲准提早釋放。 案件由國安法指定法官審理。懲教署向高等法院呈遞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文件,指張敬生獲減刑不利國家安全,而懲教署署長考慮國安委決定後,不信納張敬生減刑不會不利國家安全。 身兼國安委主席的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危害國家安全是嚴重罪行,當局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有份通過悼念及「感激」刺警疑兇議案、正服刑的時任港大學生會評議會主席張敬生,申請人身保護令遭駁回,不獲准提早釋放。 政府發言人表示,張敬生早前在區域法院承認「煽惑他人有意圖而傷人」罪,被裁定罪名成立並判監禁24個月。經判刑上訴後,上訴法庭改判監禁15個月。懲教署署長是依法根據法庭定罪和判刑的命令將有關人士管押,特區政府歡迎法庭依法撤銷有關人身保護令申請的決定。 發言人表示,《監獄條例》沒有規定署長行使減刑的酌情權,囚犯提早獲釋並非一項權利,因為...
香港中文大學表示,由校董會成立的校長遴選委員會,推薦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出任下任校長,盧煜明將於本星期四與中大成員會面及交流意見,校董會本星期五早上舉行特別會議考慮遴選委員會的推薦。 有中大學者表示,盧煜明的內地公職包括北京市政協委員,有助中大日後的發展。中大聯書院學生會工作小組表示,期望了解盧煜明對重建中大學生會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