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親口說 或成首批機構 卡羅琳有望落戶 河套區創科園

【星島日報報道】港府近來正努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許多人說本地創科比歐洲及鄰近地區落後,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偏偏挑選了香港作其首次衝出海外的分部,主力進行生物醫學工程、基因編輯、幹細胞研究等科研項目。卡羅琳醫學院副校長更表示,對落馬洲河套區發展深感興趣,「特首林鄭月娥親口說,我們可成為首批落戶河套區的機構。」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副校長(國際事務)Maria Masucci教授指出,卡羅琳早於二○一○年參加一個高峰會時,已萌生到香港設分部的想法。她解釋,卡羅琳挑選香港作第一海外分部,主要考慮到早與本港科研人員有成功深厚的合作關係,又有九所大學,培訓出不少人才,當中六所大學已跟卡羅琳合作,是醫學院可持久發展的地方。此外,香港擁有與瑞典相似的法治制度,令卡羅琳更容易明白及適應。 獲劉鳴煒捐款建海外版圖 劉鳴煒復修醫學中心行政總監Marie Tell亦強調,如沒有劉鳴煒先生的慷慨捐款,中心一定不可能成立,因醫學院不能利用政府資源到海外建立分部。她又指,成立中心前,卡羅琳醫學院花了一段長時間籌備,包括處理兩地法律的問題、研究是否有阻礙中心成立的問題等,過程非常小心。 港府落實在落馬洲河套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特首林鄭月娥亦為河套區四出宣傳,招攬頂尖科研機構落戶。Maria透露,林鄭十二月曾與她會面,向其介紹落馬洲河套區這個長遠計畫,更指卡羅琳與香港分部醫學中心可成為首批遷入的機構,「我們認為河套區發展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令香港未來成為一個國際科研樞紐。卡羅琳將對能參與此項發展感到開心,這更必然會增加我們成功的機會。」 劉鳴煒復修醫學中心總監李登偉教授亦補充,中心歡迎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若透過園區可以取得內地樣本,更將帶動行業生態。不過,他認為創新園建成後,已是三至五年後的事情,屆時相信中心已達到中期目標,有不同的考慮。他說,發展可分兩種模式,一是直接參與,不排除搬遷到河套區,二是間接從不同層面參與。 指國會質疑是政治問題 劉鳴煒復修醫學中心成立逾一年,短時間內香港多次傳出有關中心的負面消息,早前亦有報道質疑卡羅琳醫學院未獲瑞典政府正式批准在香港營運。 Maria回應道:「每當有新的事情發生,世上總有人持負面態度批評」。 Marie亦指:「這不過是謠言,我們希望專心於科研工作上。」她說,中心沒有需要隱藏的事情,對於瑞典國會議員的質疑,她認為只不過是政治問題,卡羅琳早已將海外分部的設立匯報政府,並會於每個周年報告內列出分部的發展。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