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推航天工程學位課程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香港被譽為亞太區航空樞紐,但現時仍未有正式的航空工程學位課程,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為配合社會人才需求,今年開辦全港首個航空工程副修課程,最快兩年後成立正式學位課程,每年學額約三十至三十五個。學系計畫改名為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並增聘五位教授,其中一個教席獲太古集團捐款一千萬元,設立太古航天工程學教授,預期明年可覓得合適人才。 隨內地和印度等亞洲區國家的航空工業起飛,加上香港國際機場擬興建第三跑道,科大機械工程系系主任袁銘輝指,未來航空工程業需要大量人才,「波音公司去年底公布的調查數據指,飛機維修行業在全球正缺乏六十萬人;聯合航空的維修工程師平均年齡為五十六歲,故科大為配合整體市場需求,今年開辦航空工程副修課程,並成立航空工程研究中心。」 袁銘輝指,現時有十二位學生副修航空工程,佔機械工程學系約一成學生。學生須修讀六科共十八個學分的課程,所學內容包括空氣動力學、飛機結構、燃氣渦輪及噴射推進等。他說,「學系正計畫成立航空工程學位課程,但仍在校內批核過程中,未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提交申請,故最快兩年後才能落實,每年學額約三十至三十五個。」 為配合學位課程的發展,學系計畫改名為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並增聘五位教授,其中一個教席獲太古集團捐款一千萬元,設立太古航天工程學教授,期望在國際上招聘到航空工程領域的頂尖專家來港推動學位課程,預期明年可覓得合適人才。 理公大學早前亦與波音公司創立航空服務研究中心,並計畫增設飛行工程的資助學位課程,袁銘輝表示,「兩所大學不存在競爭,理大的課程一向強調應用,科大的課程定位則重科研,研究飛機和引擎設計等,所訓練學生的視野亦非集中本港,而是國際市場,因維修不同種類的飛機都須領取不同的牌照,只要有牌,到哪兒工作也可以。」 科大兩位投身航空工程的畢業生許祟貴和馮志榮,分別於○五年和○四年加入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通過飛機工程牌照學員計畫,二人均成為飛機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