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身防癌從未如此簡單?(上)

【本文獲《癌症資訊網》授權轉載】

眾多新年賀詞中,沒有比「身體健康」更能說進人心坎裏了:身體一直健康,總等到財運和幸福來臨吧!不少毫無病徵的人仕都有定時驗身的習慣,希望及早驗出隱疾尤其癌症,提高治癒的機會。傳統的癌症篩查方法包括抽血驗癌指數及進行不同身體部位的影像素描,但市面上已經推出一些嶄新的技術,據稱只透過簡單抽血便可檢測出血液內的癌細胞或DNA(細胞遺傳物質、能組成基因),藉以診斷出癌症,甚至比傳統方法準確。事情又是否這麼簡單? 讓我們先來了解這些技術吧!

液態活檢驗癌方法一:循環癌細胞

在體液尤其是血液內檢測出癌細胞以及其有關的生物特性,統稱為「液態活檢」。癌症最初是只在原位生長的一群惡細胞,後來個別癌細胞變得具入侵性,脫離母細胞群的大本營,突破基底膜的屏障,繼而穿越血管壁進入血管,成為飄浮在血液內的循環癌細胞。 這些細胞隨著血液循環身體到達某個遠處器官,例如腦、肺、肝部等,飄洋過海然後落地生根,將該處發展為殖民地,就成為癌症轉移(或稱擴散)了。另一方面,就算是早期未擴散的癌症,理論上都可能釋放癌細胞在血液內飄浮;現時技術可以透過驗血檢測得到,即潛在可作為癌症篩查的工具。

液態活檢驗癌方法二:循環游離DNA

這又可再分類為癌DNA及致癌病毒DNA兩種。前者,當癌細胞凋亡後,會釋放細胞內的物質包括DNA到血液中,稱為循環游離癌DNA。 由於癌症的基本成因是基因突變,這些癌DNA於是帶有跟人體其他正常的DNA不同的變異,讓我們能藉此將它們分別出來。此外,在EB病毒引起鼻咽癌的特定情況, 可靠檢測血液中病毒DNA含量推測身體有否潛藏著鼻咽癌。

應用在癌症篩查上的局限性

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無論是循環癌細胞或游離DNA,在血液中含量極少,萬中無一,且與正常細胞或DNA混在一起,檢測有如大海撈針,眾裏尋它千百度。而且腫瘤越後期,釋放在血裡的癌細胞或DNA越多,才越容易檢測得到;這些檢測技術在已確診癌症病人已被證實有用,但要達到癌症篩查的目標—在沒有徵狀的普羅大眾檢查出最早期可治癒的癌變,仍有一段距離。願聞其詳?且看下回分解。

文:黃曉恩醫生(內科腫瘤科顧問醫生)

黃曉恩醫生(內科腫瘤科顧問醫生)
黃曉恩醫生(內科腫瘤科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