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香港物業報告》預測,本港今年私人住宅落成量19950個,按年跌近6%,但預料明年將顯著回升35%至26970個。供應主要來自九龍,預料分別佔今明兩年總供應量的52%及47%,以九龍城為供應重鎮。 報告公布的初步統計數字顯示,去年落成量21170個,創18年新高,按年升47%。當中61%供應位於新界,九龍及港島分別佔27%及12%。 去年入住量14010個,與前年相若。至去年底,空置率升至4.4%,是12年高位,按年升0.3個百分點。空置率相當於54970個單位,當中約14%是佔用許可證發出後,未獲發滿意紙或轉讓同意書。 若以單位面積劃分,實用面積少於1076平方呎的中小型單位,去年落成量升約40%至19600個,創兩年高位。差估署預料今年跌5.5%至18520個,明年則回升至25970個。 至於大型單位去年落成量急升3.2倍至1570個,創4年新高,但預測今明兩年分別跌至1430個及1000個。
為維護季末流動性平穩,人民銀行公開市場逆回購規模減至1890億元人民幣,屬7天期,利率維持2厘。 人行公開市場連續5日淨投放,單日淨投放1820億元,本周累計淨投放8110億元,創逾兩個月新高。
房協行政總裁陳欽勉表示,房協未來20年計劃興建45000個單位,當中約35000個單位會於10年內完成,形容現時機構的工作量是歷年高峰。 陳欽勉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房協未來興建的項目涉及資助出售房屋、長者屋及屋邨重建等。近期公布的第三個長者屋項目「豐頤居」,推出兩星期,計劃已經有超過400宗新增申請,形容反應熱烈。面對未來應付多個項目的開支,陳欽勉說現金流是最大挑戰。房協計劃向銀行借貸以填補缺口,涉及金額於不同時間將有不同需要,預料到2025至2028年,當5千幾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陸續落成,並且出售,資金就可以回籠,又說房協一向自負盈虧,暫時無計劃尋求政府資助。 今年是房協成立75周年,將於4月中舉辦國際研討會,邀請本地及海外房屋專家,就房屋發展進行交流。
金價創近1星期新高,美元及美國10年期債息向下,推動黃金需求。 紐約期金重新造好,一度升穿每盎司2000美元,高見2002.4美元,升幅達0.9%,全日升幅收窄至約0.7%,收報1997.7美元,升13.2美元。 現貨金最高觸及每盎司1984.19美元,升約20.1美元,升幅1%,較早時企穩1980美元以上。 另外,投資者密切關注周五公布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被視為聯儲局觀察的通脹指標,市場從中尋找加息步伐的線索。 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FedWatch利率期貨工具顯示,交易員預料聯儲局5月有約一半機會暫停加息。
中銀香港財務總監劉承鋼預計,今年集團仍會受惠加息環境,但淨息差改善幅度要視乎市場利率走勢,會動態管理存貸及利率結構,以免息差過早轉勢,目前仍預計今年息差及淨利息收入能穩步增長。 他指,淨息差改善幅度自上季開始放慢,而且香港貸款增速回落,存款亦出現定期化趨勢,資金成本上升;不過若港息持續回落,邊際存款成本會下降,認為市場變化對集團息差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劉承鋼又關注,雖然今年1月本港總體貸款按年回升逾1%,但美國持續加息令市場波動,仍會影響貸款需求。 不過,副總裁徐海峰則指,今季貸款需求保持良好,雖然外部面對眾多不確定性,但內地經濟今年有望保持增長,香港恢復對外通關以及政府加大力度招商引資,有助本地經濟加快復蘇,期望今年貸款能保持中單位數增長。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表示,本港銀行同業拆息仍然波動,港息會繼續受到市場流動性、銀行體系結餘,以及季節性因素影響,未來最優惠利率的走勢,要考慮各家銀行的資產負債及市場競爭情況。 副總裁陳文則指,去年本港按揭業務按年增長約5%,跑贏市場表現,按揭資產的加權平均抵押率達到51%,認為資產質素十分良好。 他表示,雖然加息影響樓市成交,不過隨着本港經濟復蘇及恢復通關,住宅樓價已溫和回升,成交已見反彈,認為本港住宅按揭市場仍然穩健,今年有回暖空間,會繼續穩妥推展相關業務。
市場憂慮歐美銀行業危機的相關風險外溢。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表示,集團目前無矽谷銀行、瑞信的相關風險敞口,認為受到直接和間接影響非常有限。 他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自主性強,受歐美加息影響相對可控,未來會持續強化對歐美利率分析,以及流動性風險管控。 建行去年不良貸款率按年微跌0.04個百分點至1.38%。行長張金良表示,備受關注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按年升0.17個百分點至0.37%,但認為符合預期,未有對整體資產質量造成衝擊。 他相信,隨著宏觀經濟回穩,今年資產質量運行保持合理區間。
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表示,受去年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影響,建行的淨息差按年收窄11個基點至2.02厘。他認為,LPR下行對貸款利率重定價的影響仍未完全浮現,相信今年淨息差仍有下行壓力。 生柳榮提到,個人貸款利率重定價比例於今年首季相對高,期間對集團淨息差的負面影響最為明顯,相信第2至第4季的淨息差跌幅有望逐步減慢。 管理層表示,建行目前的資本充足率較高,今年有條件保持信貸投放合理增長,同時亦會著力降低資金同經營成本,優化資產結構,以穩定和提高淨利息收入表現。
中國人壽董事長白濤表示,去年行業整體營運艱難,因為資產和負債端均受壓,情況罕見,行業的新單價值規模和價值率過去3年都呈現下降趨勢。 但他指,隨著中央將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社會生產活動快速恢復至正常,消除最大不確定性,帶動保險業今年首2個月保費增速加快。期內,集團的保費止跌回升,3月至今情況比2月更好。 他又指,目前行業的新單增長由負轉正,集團的新單增長錄得雙位數增長,為新業務價值增長奠定良好基礎,對今年行業復蘇情況保持樂觀。 投資前景方面,副總裁劉暉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整體復蘇,企業盈利和融資需求逐漸改善,市場風險偏好回升,預期利率小幅上行,認為股票市場有機遇,亦會把握利率高位作配置。 她又提到,國壽境外資產投資不超過總資產1.5%,對近期出現危機的矽谷銀行、瑞士信貸等無直接風險敞口。
人民銀行公開市場開展239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日,中標利率維持於2厘不變。 今日有64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淨投放1750億元;連續4日累計淨投放6290億元。
聯儲局金融監管副主席巴爾表示,聯儲局去年積極加息,但事先均有良好溝通,不應該讓任何銀行管理團隊措手不及。 巴爾在國會就矽谷銀行倒閉而召開的聽證會上強調,關注未來數據及不斷變化的金融狀況,並會逐次會議作出利率決定。
金價再度回軟,紐約期金收報每盎司1966.9美元,跌6.6美元,跌幅0.3%。 現貨金低見每盎司1958.39美元,跌約15.3美元,跌幅約0.8%,較早時徘徊1965美元附近。 不過,分析預料,在聯儲局下次會議前,金價仍將徘徊於2000美元附近。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FedWatch利率期貨工具顯示,交易員預料5月加息0.25厘的機會約39%。
美國2月二手房屋買賣合約指數按月上升0.8%,與市場預期下跌2.3%相反,連續3個月上升,升至去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市場注視美國樓市是否有見底跡象。 指數按年下跌21.1%。
中國人壽去年盈利320.82億元人民幣,按年下跌近37%,末期息每股0.49元人民幣。 集團去年收入8043.88億元,下跌2.5%,其中已實現淨保費收入6078.25億元,下跌0.6%。一年新業務價值360億元,下跌近20%。內含價值12305.19億元,增長2.3%。 中人壽去年淨投資收益1903.44億元,按年增長0.8%。受市場利率下行影響,淨投資收益率4%,按年下跌38個基點。受權益市場大幅下跌、權益品種價差收益下降影響,總投資收益1877.51億元,下降12.3%。總投資收益率3.94%,下降104個基點。
泰國央行一如市場預期加息0.25厘,將指標利率上調至1.75厘。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致投票決定加息。自去年8月以來,指標利率已連續5次上調0.25厘,累計加幅1.25厘。 央行表示,持續高通脹仍是風險,加息將會循序漸進,但會準備好在必要時進行調整。央行又指,泰銖高度波動,預計出口將於下半年復蘇。 另外,央行下調今、明兩年泰國經濟增長預測,分別至3.6%和3.8%,兩者都較去年11月的預測低0.1個百分點。
強積金顧問GUM表示,在歐美銀行業危機下,3月強積金每人仍平均賺235元;年初至今人均賺3285元。 GUM表示,3月股票基金指數錄得負回報0.5%,混合資產及固定收益基金指數,則分別錄得0.4%和0.8%的回報。年初至今3項指數的回報介乎0.9%至2.4%。 常務董事陳銳隆相信,今輪銀行業危機仍未結束,全球央行將會繼續在壓抑通脹和緩和流動性危機之間作出艱難取捨,預期強積金的股市和債券部份將會持續受到影響。 積金局表示,十分理解強積金計劃成員對強積金投資回報及對市場波動情況的關注。對於坊間經常每月發表強積金投資升跌的數字,計劃成員須明白強積金是跨越超過40年的長線儲蓄投資,期間的投資表現會受到經濟周期及金融市場波動影響。 積金局又指,強積金的設計是透過「平均成本法」,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計劃成員無須預測最佳的入市時機,長時間儲蓄投資有助「拉勻」購入單位的成本,緩和短期市場波動對投資的影響。
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45.9,創4個月新高,按月升2.2%,升幅比1月的約1.1%擴大;按年跌幅收窄至9.8%。 今年首兩個月樓價累計反彈近3.3%,但2月樓價較2021年9月的歷史高位累計跌約13%。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近月樓市反彈,主要反映本港及內地全面復常、經濟活動增加;而政府預期本港今年經濟將重拾增長,經濟前景樂觀亦有助提升市場對樓市的信心,包括之前樓價下行時未有置業的市民亦加快入市步伐。 他表示,雖然外圍經濟和政治因素,包括中美關係、俄烏戰爭、美國利率走勢及銀行業危機,都影響本港經濟和入市信心,但如果以上隱憂未有演化成黑天鵝事件,本港今年樓價上升機會仍然較大,升幅介乎5%至10%。 麥萃才提到,今年住宅供應較以往平均為多,因為去年發展商受制於疫情減慢推售步伐,今年亦有新落成或可推出的項目在手,供應多或限制樓價升幅。
本港上月樓價連升兩個月,創4個月新高,首兩個月累計升近3.3%。 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45.9,按月升2.2%,升幅比1月的約1.1%擴大;按年跌幅收窄至9.8%。 中小型單位樓價按月升2.2%,按年跌約10.2%;大型單位樓價按月升約0.6%,按年跌近3%,中小型單位和大型單位樓價按月都連升兩個月。 至於租金結束連續5個月跌勢,2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報174.8,按月升近1%,按年跌近3%。
人民銀行公開市場開展20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日,中標利率維持於2厘不變。 今日到期量670億元,淨投放1330億元。公開市場連續3日累計淨投放4540億元。 另外,人行開展50億元人民幣3個月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是今年第3期,費率維持於0.1%不變,票面利率為2.35厘,以提高銀行永續債的市場動性,並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 該CBS操作首期結算日為3月29日,到期日為6月29日。
聯儲局金融監管副主席巴爾出席出席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聽證會時表示,他在2月中首次得悉矽谷銀行存在利率風險相關問題,亦即銀行倒閉前數星期。聯儲局工作人員當時向理事會報告矽谷銀行有關風險,並且正進行進一步審查。 巴爾指出,聯儲局監管人員之前已就矽谷銀行的利率風險及流動性管理表示關注,並在2021年11月要求該行整改。當局去年認為該行的管理存在缺陷,禁止透過併購或收購以擴大業務。監管人員去年10月向矽谷銀行財務總監提出有關問題,並在11月提出更多關切。 他又提到,矽谷銀行沒有設立風險總監,反映風險管理很糟糕。 巴爾表示,除了聯儲局的內部審查,亦歡迎外界對聯儲局的行動進行獨立審查。 另外,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已經盡可能地利用現有機構解決銀行業危機,但認為危機仍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