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c東網專訊】港大經管學院聯同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今日(15日)公布「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就經濟政策四大範疇,包括經濟及產業、人力資本、監管與規管、房屋作出解說,並提出政策改革研究方向。港大首席副校長、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總監王于漸建議出售公屋
【on.cc東網專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今午(15日)以19票贊成、5票反對下,通過元朗錦田南公營房屋發展之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第一期工程,涉款9.71億港元。多名議員關注項目附近交通及社區配套,有議員不滿政府並無就錦田南作完整規劃,亦有議員要求政府未來發展時要有前
疫情肆虐近一年,樓價依然高企,想上車的「無殼蝸牛」轉戰較平價的二手公屋,去年二手公屋註冊量合共錄720宗,暫涉及約20.18億元,更創紀錄次高,想入市的家長要準備好銀彈才能上車。 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2020年(截至去年12月30日)二手公屋(包括已補地價的自由市場及未補地價的第二市場)註冊量合共錄720宗,創有紀錄以來第3高,僅次於2019年801宗及2016年736宗。金額方面,暫涉及約20.18億元,較19年約22.84億元跌11.6%,創紀錄次高。 每年二手...
【on.cc東網專訊】2015年多條屋邨被揭發食水含鉛量超標,政府成立調查委員會,但其中兩間三判商的東主涉嫌在會上作假證,他們否認在宣誓下作假證供及欺詐兩罪,案件今(15日)在區院續審。總承辦商有利建築的董事供稱,雖然公司與房屋署的主合同中訂明食水喉須使用無鉛焊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為期3年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目標於今年中開始接受申請,並於7月開始派發津貼。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舉行視像會議,陳帆表示,考慮到一般申請住戶於提交公屋申請時已提供詳細資料,會盡可能簡化申請和審批程序,預期需時約1至3個月處理;為防止濫用,當局會抽樣檢查。 他表示,現金津貼並非「租金津貼」,不會要求申請人提供租約或繳交租金相關的收據等文件。津貼金額為綜援租金津貼上限的一半,預計有約9萬個住戶符合資格,開支預算約為80多億...
【on.cc東網專訊】2015年多個公共屋邨被揭發食水含鉛量超標,政府成立調查委員會,但其中兩間三判商的東主涉嫌在會上作假證,他們否認在宣誓下作假證供及欺詐兩罪,案件今天(14日)在區院續審。總承辦商有利建築的董事供稱,自從公共屋邨鉛水事件被揭發後,該公司向房屋
【本報訊】政府「日呻夜呻」本港至少缺地逾千公頃,無地建屋。惟事實上,當局為滿足新界原居民需求,專為他們興建丁屋而設的鄉村式發展地帶,總面積在過去10年間有增無減,截至前年竟有近3,380公頃。本港大批珍貴土地被「預留」,導致公屋用地難覓,建屋進度落後,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6年,可謂苦等到頸長。
【on.cc東網專訊】政府「日呻夜呻」本港至少缺地逾千公頃,無地建屋。惟事實上,當局為滿足新界原居民需求,專為他們興建丁屋而設的鄉村式發展地帶,總面積在過去10年間有增無減,截至前年竟有近3,380公頃。本港大批珍貴土地被「預留」,導致公屋用地難覓,建屋進度緩慢
【on.cc東網專訊】房屋委員會策劃小組委員會今(11日)開會,通過將黃大仙鑽石山綜合發展區公屋發展計劃第二期,即第3至第5座轉為綠置居項目,並在今年5月推售,預計於2024年第一季入伙。今次項目提供2112個單位,單位面積由約152至406平方呎不等。
【本報訊】政府提出以試行方式為租住房屋的基層人士提供現金津貼,以紓緩因長時間輪候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壓力。有團體批評計劃存在眾多限制,導致不少基層人士最終未能受惠,包括未滿60歲的單身人士及輪候公屋未夠3年的家庭等,建議由關愛基金「補漏拾遺」,資助未能受惠於租金津貼計劃的人士。
【星島日報報道】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發表網誌表示,房委會主動派員檢查與確診單位共用同一排水系統的公屋單位的排水設施,並透...
【on.cc東網專訊】公屋戶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不論其家庭入息或資產水平,均須遷離其公屋單位。房屋署今(4日)公布一名居住於觀塘坪石邨的公屋居民,在去年填寫入息及資產申報表時,申報無擁有土地及物業,但經調查後揭發該居民案發時擁有一幅位於大埔、土地及物業價值為1,
【星島日報報道】勞福局長羅致光在網誌中表示,因應運房屋局為非居於公營房屋、非領取綜援而輪候公屋超過三年的合資格家庭提供現...
【本報訊】新冠肺炎在港爆發至今接近一年,多宗確診個案被指經大廈喉管傳播,令市民人心惶惶。有政黨昨舉行記者會,不滿房委會在去年6月曾答應全面檢查全港屋邨喉管,惟至今仍未有行動時間表;又狠批房屋署拖延處理單位排水渠維修個案,漠視疫症蔓延的危機。
【on.cc東網專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接二連三有公屋單位爆疫,但房屋委員會檢查公屋喉管的工作依然「龜速」。房委會今年10月尾開始檢查轄下所有公屋的公用排水管,截至昨日仍有約300幢公屋連排水設施還未進行初步檢查,該會預計明年3月底前才能完成相關工作。有議員批評
房委會表示,自今年新型肺炎疫情至今,房屋署已經在約230個公共屋邨,包括租置計劃屋邨的約1200幢大廈,為約10萬個公屋單位的排水喉管進行詳細檢查,絕大部分單位的喉管均狀況良好,餘下的則按需要進行適切維修。 另外,房屋署正對餘下約300幢至今仍未進行排水設施檢查的公屋大廈,作初步檢查,並預計會於明年3月底前完成相關工作。
「後生女」游嘉欣於熱播劇中表現出色,吸引大批網民追捧。現實中她與劇中角色一樣是名「屋邨妹」,可是她毫不介懷,直言能擁有與家人同住的那份幸福感,已令她相當滿足。
【本報訊】近日頻頻出現喉管播毒危機,有政黨訪問600多位公屋居民,發現逾10%受訪者住所的污水渠有滲漏問題,造成病毒傳播隱患。政黨促政府增撥人手及資源檢查公屋排水管,研究把渠管置於屋外,減低傳播風險。
【on.cc東網專訊】《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日前公布,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今日以視像系統舉行會議,多位議員在會上狠批政府遲遲未能恢復公屋3年上樓的目標,公屋輪候愈拖愈久,更擔心日前長策報告聲稱建屋量達標是「流於表面」的現象,實際工作根本未能配合。運輸及房屋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就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報告,舉行非正式視像會議。民建聯李慧琼關注何時能縮短公屋輪候時間,亦提議居屋應該一樣設輪候冊,而非好像現時的申請者每年抽獎,等待幸運之神眷顧一樣。 實政圓桌田北辰關注政府向輪候公屋超過3年的基層發放現金津貼及租務管制問題,擔心若租管遲推行甚或最終不推行,等同將現金津貼送予業主。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承認,要達到輪候3年上樓的目標,時間稍長,相信後5年期的前半部可以回落,到2026年可以看到相當可觀的改善...
【Now新聞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按照目前的建屋計劃,預計2026年開始公屋輪候時間會有改善,他說放寬讓正輪候公屋的單身人士優先選購綠置居存在困難。 立法會首次用網上形式舉行非正式會議,官員及議員分別在不同地方參與會議,他們在會上的發言不受權力及特權法保障,會上不能通過具約束力的議案。今年長遠房屋策略,未來十年公營房屋預測建屋量首次達標,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預計有助改善公屋輪候時間。 ...
假難民禍港擾民多年,令治安及環境衞生愈趨惡化,近7個財政年度更狂燒高達逾60億元公帑,惟港府一方面大灑金錢在假難民方面,卻對市民苦況視而不見,市民深受住屋、就業及醫療等問題影響,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遲遲未得到適切援助。單計住屋問題,若將該60億元撥作興建公屋,估計可提供約6,000個單位。各界炮轟港府根本是「貼錢買難受」、「百害而無一利」及「倒錢落鹹水海」,促當局將資源撥歸於「港人優先」,先解決港人燃眉之急,投放到不同的利民措施,才是明智之舉。
【Now新聞台】政府維持未來十年,總房屋供應目標43萬個單位,公營房屋供應首次達標。當局指絕無「水份」,但不排除會出現變數,拖延建屋程序。 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推算未來十年,總房屋供應目標維持於43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維持七三比情況下,公營及私營房屋目標要建,分別30.1萬個及12.9萬個單位。 ...
【星島日報報道】立法會工務小組通過屯門中及元朗錦田南公營房屋發展的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涉及超過18億元。屯門中及錦田...
團體「黃大仙民生連線」到房委會總部請願,要求房屋署立即全面檢查公屋喉管及加強防疫措施,有職員到場接過請願信。 組織副召集人黎榮浩表示,近日多個公共屋邨,包括東頭邨貴東樓及彩雲邨明麗樓都爆發疫情,原因懷疑是公用排水管或喉管老化滲漏所致,房委會曾在年初承諾調查公屋喉管,但至今未有公布進度和時間表。 黎榮浩建議,當局要盡快檢查公共屋邨的公用排水管,特別是2003年前落成的住宅;定期在鹹水箱放置消毒藥物,研究公屋單位現有通用設施是否恰當,並加強屋邨消毒...
【星島日報報道】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相信到2026年輪候公屋的平均時間將會開始回落。 ...
【星島日報報道】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決定將一項涉及公屋長者寬敞戶的計劃恆常化,讓所有家庭成員均年屆70歲或以上的...
政府計劃由明年7月起,向輪候公屋超過3年、沒有領取綜援等合資格住戶發放現金津貼,1人住戶每月可獲1250元,6人或以上住戶每月可獲3850元,當局估計約有9萬個住戶受惠。 有關注團體認為津貼金額不足,擔心業主會藉機加租,希望當局同時推出租務管制措施。
【on.cc東網專訊】施政報告宣布在2022年年底清空石籬中轉房屋,將用地發展成公營房屋,提供1600個單位。有消息指,石籬中轉房屋目標清空日期為2022年12月,並建議給予住戶24個月通知期,同時建議增加代替編配公屋或中轉房屋的單身人士及二人家庭津貼,金額分別
【Now新聞台】施政報告提出,未來十年會有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預料要五年後,公屋輪候時間才有較大改善。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如果前五年10.1萬個單位,即是有21萬個單位要後五年,所以你說比較能看到較大的改善,相信要在後五年期才可以看到。因為坦白說,覓地建屋的工作,不論我自己和同事,黃(偉綸)局長及其同事,都是在追落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