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揚多年來在官場站穩陣腳,而他早在讀書時期亦學業優異。資料顯示,孫於 1950 年代在香島道官立小學就讀,他並且在 1956 年小學畢業。當年政府尚未推行強制的中學免費教育,只有在小學會考取得優異成績者,才會獲政府頒獎贈予免費學額入讀公立及津貼中學。在 1956 年 7 月 20 日的《華僑日報》,宣布了當年 105 名獲得政府免費中學學額的學生名單,其中孫明揚榜上有名。
【Now新聞台】一名退休男子,2020年在社交媒體發文討論「點樣殺死林鄭」煽惑傷人罪成,判囚1年4個月。 被告潘德恕由囚車押送到區域法院。辯方求情指,被告8月曾兩度入院,發現肺部出現問題,12月需要再醫院覆診檢查,他亦沒有案底,重犯機會低。 法官陳廣池判刑指看不到被告有悔意,認為他不是後悔發文,而是後悔沒有刪文,針對對象是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案情更嚴重,以年半為量刑起點,考慮到被告的身體狀況及同意大部分控方案情,酌情扣減兩個月刑期,判被告入獄1年4個月。 #要聞
【on.cc東網專訊】一名退休人士涉嫌在網上發貼文,表示要認真考慮如何殺死前特首林鄭月娥,因而被控一項煽惑他人蓄意嚴重傷人罪。他不認罪在區院受審,辯稱發貼文是為了開玩笑,結果被裁定罪成,今(7日)被判入獄1年4個月。
【on.cc東網專訊】一名退休人士涉嫌在網上發貼文,表示要認真考慮如何殺死前特首林鄭月娥,因而被控一項煽惑他人蓄意嚴重傷人罪。他不認罪在區院受審,辯稱發貼文是為了開玩笑。法官今(10月2日)裁決,不接納被告說法,考慮到言論內容、當時社會氣氛,裁定被告罪成,下令被
一名63歲男子在2020年2月於社交平台發布帖文,討論如何殺死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區域法院被裁定「煽惑他人有意圖而導致有人身體受嚴重傷害罪」罪成,押後至下星期一判刑。 辯方提到被告在帖文提出的想法根本沒可能實現,是「天馬行空」,但法官陳廣池認為被告證供不盡不實,他知悉2019及2020年社會示威及暴亂事件,但刻意淡化當時發文的意圖,低估了發文所產生的效應。 法官又提到被告社交平台有700多名朋友,從帖文和留言可見,引伸的討論是延續傷害特首的想法,被告被捕...
Getty Images不少支持香港民主發展的人,在2019年後開始支持特朗普。 四年前的美國大選,不少香港民主派人士支持特朗普連任,認為他以往展現出的强硬「反共形象」能助捍衛香港的自治。 那也是《港版國安法》生效的同一年,人們普遍感覺到人權和自由受到嚴重侵蝕,像許多中國國內外異見人士,香港民主人士中湧現不少特朗普「鐵粉」,他們希望其連任,能繼續抗衡北京,為港人爭取多一點自由空間。 曾公開表達過支持特朗普的中國民運人士包括王丹、維權律師陳光誠和華裔學者余茂春。余茂春曾是特朗普時期的白宮智囊成员。 ...
教育局今日(4 日)公佈 2024 年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報告,結果顯示,小三中文及中三英文的達標率創下歷年新低。報告舉例指出學生表現的強項與弱項,以中三英文的說話評估部分為例,一些學生在小組討論環節上只能機械式或生硬地回應問題;小三中文閱讀範疇當中,約半數學生未能理解「欣賞」的意思。
【Yahoo 新聞報道】特首李家超昨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香港民研今(17 日)發布施政報告的即時調查結果,顯示僅 27%受訪者表示滿意,40% 表示不滿意施政報告,淨值為 -13%;以 0 至 100 分計算,最新一份施政報告的評分為 42.4 分,較去年的 44.4 及前年的 51.1 為差,亦是李家超任內暫時評分最差的施政報告。
中環嘅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前特首辦),最多只可以畀3位前特首使用,隨住林鄭月娥卸任,政府唯有幫佢租用金鐘太古廣場辦公室,去年度開支大約917萬,引起社會質疑。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建議利用中環展城館作為前特首辦,可以善用政府物業,仲可以慳返租用商業大廈嘅租金。 陳家珮前排帶1對仔女參觀展城館舉辦嘅《家國情微型藝術
今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 儀式上午8時舉行,出席的嘉賓包括行政長官李家超伉儷、政府高層官員、行政會議成員、中聯辦主鄭雁雄;3位前特首梁振英、曾蔭權、林鄭月娥,以及社會賢達及制服團隊成員等。 護旗方隊護送國旗和區旗到旗桿位置,進行升旗禮。升旗時,全體嘉賓肅立,面向國旗和區旗。 警察樂隊在升旗儀式中奏樂,在歌唱家領唱下,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和皇仁書院合唱團獻唱國歌;紀律部隊在空中...
【Now新聞台】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國慶升旗儀式。 國旗及區旗在早上8時正升起,行政長官李家超及妻子林麗嬋、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林鄭月娥、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多名司局長、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等人都有到場觀禮。掛上國旗及區旗的直升機在上空飛過,消防船亦在維港海面射水敬禮。 #要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表示,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和而不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道路,中華文明以開放包容、兼收並蓄,主張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倡導求同存異、尊重包容、追求和諧相處、合作共贏,應該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王滬寧在寧波出席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他致辭時表示,佛教主張慈悲平等、和平寬容、中道圓融、眾善奉行,在歷史上對促進中韓日文化思想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王滬寧說,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佛教以其獨特的理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