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罕罕而談:肺癌都算罕見病?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最新數據,肺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亦是本港致命癌症的首號殺手。在2020年,肺癌新症共有5,422宗。

很多人或會以為,只有吸煙人士才會患上肺癌,但事實並非如此。

肺癌通常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約佔肺癌的八成,當中以腺細胞肺癌(又稱肺腺癌)的發病率最高。肺腺癌的基因突變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最常見,患者較常是非吸煙人士;最常見的是第19號外顯子(exon 19)缺失和第21號外顯子(exon 21)突變,而外顯子20插入型(exon 20)則較為罕見,發病率大約只佔所有非小細胞肺癌的2至3%。

過去發現肺癌多是晚期,也只有化療、放射治療等方式,反應率欠佳,存活機會低。近年在醫療進步及努力下,發現許多肺癌與基因突變有關。因此,最新的藥物研發方向是依據不同的突變類型,研發出對應的標靶藥物。從2015年開始,罕見基因肺癌已走向精準化、個人化治療。

正因近年了解到基因突變與肺癌的關聯,所以一開始正確的基因診斷就十分重要;再加上肺癌治療經常會對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代表治療過程中有其他的突變基因產生,也同樣需要使用基因檢測。無論治療前還是治療中,找出關鍵基因,才能對症下藥。

次世代基因定序 篩查突變類型

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就扮演這項角色,可以一次過篩查數百種基因突變,包含少見的基因突變類型也能找出,提供治療指引方向,為肺癌病人爭取寶貴時間。

無論是罕見或常見的肺癌,存活率都會因診斷和治療時間而異。所以市民應多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號,有懷疑便應盡早求醫。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