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家 寂寞父親 墮色局人財兩失

【晴報專訊】長者暮年喪偶,心靈空虛,遇上相投異性,易將感情託付,甚至奉上積蓄。有讀者發現老父喪偶不久再結識另一半,更被誘使提取退休金再婚及置業,疑其父受騙。社工指子女難左右長者決定,處理不當易變家庭糾紛。律師亦指舉證困難,損失難追討。 現職銀行經理的Bonnie(化名),其母大半年前病逝,六旬父親在公園跟友人搭訕時,認識比他年輕廿載的新移民婦人。二人交往初期,女方對其父呵護備至,及後兩人更發生關係。Bonnie指,其父搭上該婦人後,對方多次藉詞借錢,最近更提議其父取回三十多萬退休金北上置業,打算作兩人婚後的居所。 一次提取廿五萬 拒說用途 Bonnie擔心老父受騙,多次勸說無效,更換來其父埋怨說:「你們(子女)沒時間陪我,現在有人關心我,你們又不喜歡。」她指數月前發現父親的銀行帳戶常有巨額支出,包括一次過提取廿五萬元,但他不肯透露用途,估計款項是交給該婦人,情況令她憂心。 聖雅各福群會社工吳浣玲坦言曾接獲類似求助個案,她指通常發生在長者喪偶首年,因心靈空虛,遇上有人噓寒問暖,便很快視對方為依靠,投入感情及信任。「有些長者獨居,子女少時間陪他,突然有人出現,又事事關心,他們會很易動心。」 她指曾有朋友的七旬伯父在公園蹓躂時,認識一名四十多歲內地婦人,雙方很快發生感情,女方取得伯伯信任後,曾多次說家有急事,向伯伯索錢,每次都要一、兩萬。「我朋友擔心伯父被騙,曾找對方理論,亦試過報案,但警察說伯伯頭腦清晰,沒證據顯示受騙,最後沒有受理。」 子女憂心當敵意 掀爭拗 長者權益協會總幹事李立航表示,曾試過每季接獲兩至三宗這類個案,以上水及粉嶺區居多,可能北區較多內地人或新移民聚居。「他們通常在公園結識,或經朋友介紹。曾有六十五歲伯伯喪偶年幾,結識五十歲新移民婦後,女方不時索錢,伯伯的子女阻止不了,雙方終日大吵大鬧。」 吳浣玲說:「遇上這些情況,即使家人勸說,長者都會認為子女『諗多咗』。若子女跟父母關係疏離,如貿然介入阻止,可能引起長者的敵意,產生更多爭拗。」她說子女最重要是留意長者的精神及思維是否清醒,適當提醒他們,與新歡有否感情基礎或關係只建立在金錢上。 法律觀點:難舉證設局詐騙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說,每年會收到兩至三宗查詢,懷疑喪偶父或母被新歡騙財,希望諮詢律師意見,能否報警控告對方。「首要看看有否涉及刑事成分,有沒有證據顯示對方設局詐騙,例如在電話錄音中對方明言『我們咁樣去呃個老嘢……』;或有證據顯示對方在說謊或串謀不法份子詐騙事主。如果沒有充分證據,加上有關長者精神狀況正常,警察受理機會很低。因為錢是老人家的,他給誰是他的自由,舉證很困難。」 他坦言,多數個案涉及四十至五十歲內地婦疑向男長者騙財,但逾八成均是捕風捉影,找不到涉及刑事成分,十宗個案可能只有一至兩宗有機會證明對方騙財。「通常可用欺詐罪起訴他們,一經定罪,最高刑罰可監禁十四年,至於判監年期也會視乎騙取的金額。」 社工建議:宜旁敲側擊 勿開口即鬧 家人如對長者結識的新歡有懷疑,吳浣玲建議先靜觀其變,留意長者是否常早出晚歸,日常開支有否突然增加,甚至出現經濟困難。「子女不妨旁敲側擊,引導老人家打開話題。例如說『最近新聞都有類似騙案,如你遇到問題,記得同我哋講』。」相反,一開口就怪責,長輩會很難接受及反感,即使有問題也不敢講。 此外,她建議子女可向家庭服務中心求助,讓社工介入及作出輔導支援。 記者:翟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