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非華語生不足十人 擬發津貼

學校非華語生不足十人 擬發津貼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教育局本學年起取消非華語生「指定學校」,轉而向全校取錄十名或以上非華語生的學校提供額外資助,但取錄少於十名非華語生的學校未能受惠。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昨在區議會上透露,考慮最快下學年向全校取錄少於十名非華語生的學校提供資助。有中學校長對此表示歡迎,指過往欠缺資源,難助非華語生學習中文,令他們被逼轉讀取錄較多非華語生的學校。 隨本港非華語生增多,教育局本學年起取消非華語生「指定學校」,全校取錄十名或以上非華語生的學校可獲發三十萬至六十萬元額外資助,消除標籤效應,惟取錄少於十名的學校未能受惠。 當局近日前往各區區議會講解《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在昨日的油尖旺區區議會上,由於支援非華語生學習中文是今年《施政報告》的教育政策重點之一,該議題亦成為議員的關注重點。 有議員指,區內約一成學生為非華語生,質疑本學年起取消「指定學校」後,取錄九十一名非華語生與取錄二百名非華語生的資助一樣,「能否設立更多資助等級,令支援更有效?」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在會上未有就此回應,但透露考慮向取錄少於十名非華語生的學校,同樣發放額外資助。她於會後指,最快下學年推行,「學界反映若取錄九名非華語生,剛達不到獲發資助的要求,很不抵。」據了解,當局正研究資助金額,初步約為十萬元以下。 此外,今年《施政報告》建議增設「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謝凌潔貞在會上強調,當局不想「隔離」非華語生,「不應設立『玻璃牆』,非華語生與港生的學習目標應看齊,曾接觸一名巴基斯坦籍的非華語生,其父母不諳中文,但中文科仍考獲全級第三名。」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林日豐歡迎當局有意資助取錄少於十名非華語生的學校,「若學校取錄九名非華語生,對比獲資助的學校,是地獄與天堂的分別。」 本身是獅子會中學校長的他坦言,去年因欠缺資源,兩名非華語生難以適應,最終轉讀取錄較多非華語生的學校,「她們當時不願上學,須給予輔導。」 他指,現時學校有兩名非華語生,若日後獲發資助,將增聘教師為非華語生教授中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