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衝勁女 愛鬥愛競爭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與Justin不同,轉眼已在香港生活三年多的內地生曹睿(Amanda),對香港仍懷着美好的憧憬,「我現在還是比較願意留在香港的」。二十三歲以前的Amanda,一直在家鄉安徽生活,她形容,剛來香港的第一年,因着語言隔閡,完全無法融入香港的生活,「簡直是從高峰下跌到谷底,很無助,甚麼都是一個人」。然而,在北京和深圳實習近九個月的時間,讓她深感香港的競爭氛圍,還是較適合充滿激情和衝勁的她打拼未來。 港軟硬件佳撼贏京深 Amanda在安徽讀大學時,主修國際經際貿易,之後獲英國、新加坡和香港的理工大學錄取讀碩士課程,她最終選擇了香港。她笑言,香港離安徽較近是主因,但對比三地,「英國我拿到offer那所大學是個小城市,不是在倫敦,也不是在幾個大城市,我本科在的學校就是一個二綫城市,我想去人更多的地方,人多的地方才有機會,才可以更有競爭力」。那新加坡又因何落選呢?曹睿說:「兩個地方都算是金融中心,但相對而言,香港可能會更加的成熟,競爭力更大一些,所以最後就把自己丟到了香港」。 對不少香港人而言,香港空氣質素差、生活節奏急促,樓價又屢創新高,絕對不是一個宜居城市,但曹睿卻有另一番體會。Amanda所唸的碩士課程,因與英國的大學合作,第二年就趁機到北京和深圳實習,「每天去上班,要擠一個多小時的地鐵,北京一號綫的恐怖,我是經歷過了,然後還要轉綫。當時是七、八、九月的時候,總是陰陰霾霾的,生活環境太糟糕了,尤其是從香港過去」,加上工作挑戰不夠,北京的包容性又不及香港,三個月實習過後,Amanda就轉到深圳碰碰機會。 Amanda坦言,深圳的住房壓力遠較香港輕,「但是在城市建設,所有的基礎物質上,還差很多,譬如深圳的地鐵跟香港的地鐵比起來,衞生環境、人文素質,還有一些軟件配套還是較差的。」還有一點,Amanda嫌當地的工作太過悠閒,「那我想對一個剛剛出校園,很有激情和衝勁的學生來說,我覺得慢了一點點」。 股東密斟 觸發學好廣東話 Amanda最終選擇以香港為事業的起點,現時在一家本地的金融貿易公司工作,公司一百多名員工中,約百分之八十均為香港人,但她卻輕易融入,關鍵是溝通,「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的老闆跟其他幾個股東在我辦公室裏面,他們幾個人在商量事情……我老闆說:Amanda,這下公司所有的秘密你都知道了!其實我甚麼都沒聽懂……自從那件事以後,我就更認真努力的去聽他們講話,聽多一、兩個月,就差不多都聽明白了」。 未來幾年,香港仍是Amanda打拼事業的基地,不過,最終是否會成為永久居民仍存變數。日後子女的教育等固然要考慮,住屋亦是重點,曾蝸居劏房,與家鄉的千呎大屋是「從天堂到地獄」;政府推樓市辣招,打亂了不少內地朋友置業的計畫。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