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西隧「已擠塞」不作改變 「紅加東減」研由港府補貼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施政報告》提出「紅隧加價,東隧減價」,圖改善過海隧道擠塞。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建議由政府補貼實施「東減」,兼配合「紅加」,已制定具體收費方案,在上半年作公眾諮詢。另今年三月前,當局冀和港鐵就票價調整機制達成「多贏方案」,考慮條件包括市民負擔能力;巴士路綫重組則由北區開始,並在其他地區加設轉乘站。 本報記者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上表示,「紅加東減」必須是「整體方案」,並建議由政府補貼實施東隧減價,因為「完全不增加紅隧收費,而減低東隧收費,將會令東隧也出現擠塞,紅隧交通也不改善」。他表示,政府已制定具體收費方案,會在上半年再作公眾諮詢和提交立會,再作最後決定。至於西隧,張表示「已擠塞」,目前不建議作改變。 議員批評不對症下藥 不過,會上大部分議員批評政府不對症下藥,公民黨郭家麒指「紅加東減,只是一時,非可行,返工放工時間一樣塞」。他表示東隧專營權在二○一六年可收回,實際上可紓緩擠塞的只有西隧,「但你(政府)就唔掂西隧」。他認為,討論多時,數年後東西隧也可能交回政府負責,質問政府是否「藉此機會加高紅隧(收費)」。 工聯會鄧家彪表示,五年間本港增加百萬架私家車,要求政府訂定隧道分流的目標是的士或貨車。但張炳良回應,「紅加東減」的效果評估將來會再作正式討論,「大家都無文件在手,對其他人都不公平」。 的士司機聯委會主席關沃華表示,現時繁忙時間用紅隧,起碼塞車二十分鐘,「從西隧着手較好」,因為西隧距離紅隧較近,加上西隧減價空間較大,可由五十元減至三十五元,分流作用較大,相對東隧減價空間只有五元,「例如去沙田,不會為了五元,而過東隧」,故即使減東隧,作用也不大。 港鐵票價三月完成檢討 此外,就港鐵的票價調整機制,張炳良表示會於三月底完成檢討,希望達成「多贏方案」,底綫是要將三項條件包括港鐵的服務表現、盈利狀況和市民負擔能力,列入機制之內。 針對重組巴士路綫方面,張炳良指政府會由北區開始「進行區域性路綫重組」,一些「使用率嚴重偏低」的路綫,也會訂下取消或優化時間表,同時會研究在其他地區設立類似屯門小欖的巴士轉乘站,不過未必包括市區,因為「較難找地」。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