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企GMI引混能小巴撼比亞迪

港企GMI引混能小巴撼比亞迪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工業雖早已北移,但環保混能車技術卻在香港萌芽發展,更成為內地車廠發展環保車的舞台,在港引入電動及混能的士及巴士。而香港公司GMI,就利用東風(489)的小巴車身及外國進口的動力系統,在港組裝混能小巴,已獲包括進智公交(077)在內等三家小巴公司採購。GMI更計畫生產全電能單層巴士,與比亞迪(1211)等財雄勢大的內地廠,爭奪專利巴士公司定單。 GMI董事總經理盧熾培接受本報訪問時稱,該公司組裝的混能小巴,已經在路面試行,現時正交給政府部門驗車,如一切順利,預計可以在今年7、8月間正式投入服務。除了進智公交之外,「小巴大王」馬亞木旗下公司,以及經營紅磡的捷輝,均有向GMI採購小巴,短期內交貨的混能小巴有12架。 政府為採購混能小巴的公司提供補貼,金額相當於混能小巴與傳統小巴車價的差額。不過,盧熾培強調,即使沒有政府資助,小巴公司採購混能車仍有經濟效益。在推出初期,混能小巴售價逾100萬元,但只要GMI提高產量,混能小巴售價可以降至低於100萬元,相對於傳統柴油小巴60多萬元售價,相差20至30萬元;然而,混能小巴的耗油量,只是柴油小巴的一半,估計混能小巴營運2年多之後,省下的油錢便相當於車價差額,其後便可不斷為車主省錢。 另外,政府計畫全數資助5家專利巴士公司(九巴、城巴、新巴、龍運、大嶼山巴士)購置合共36架全電動單層巴士,盧熾培表示,GMI亦有興趣競投有關合約,但政府尚未公布計畫細節及時間表。在本港的混能小巴市場,GMI是唯一供應商,但在電動巴士方面,卻要面對內地車廠競爭,據悉比亞迪、五洲龍、華夏神龍等均有意爭奪上述合約。 面對強敵當前,GMI自然不容有失,GMI計畫生產的低地台、12米電動巴士,同樣採用東風的車身及底盤,以及從外國購入的摩打和電池組件。盧熾培說,以現代電動巴士技術,足以應付本港複雜多斜路面環境。GMI在屯門的廠房面積僅萬多呎,盧熾培指,為了增加產量,正考慮在本港找一個更大的廠房。GMI一度考慮從東風承包一條生產,在內地大量生產,但考慮到很多重要零件均要從外國進口,內地報關程序複雜,因此傾向繼續在本港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