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質素詢民意 求變意向甚清晰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政府就兩家免費電視台的節目質素和種類諮詢民意,正值免費電視台發牌爭議不絕,雖然當局強調,這是按照既定程序進行的定期諮詢,試圖與發牌爭議劃清界 ,但是諮詢過程和結果,難免與發牌產生互動。 通訊事務管理局解釋,前身廣播事務管理局,在二○一○年就兩台牌照進行中期檢討,決定日後定期就兩台節目質素和種類徵詢民意,目的是收集到市民意見後,與兩台跟進,以期兩台節目可達到公眾期望。 中期檢討至今已經兩年多,到了定期諮詢的時候,雖然正值敏感時期,諮詢的目的是徵集民意,促進兩台改善節目質素。目前公眾對現存電視業生態和部分節目內容和安排的強烈不滿,甚至覺得有節目是浪費和濫用大氣電波這公眾寶貴資源,公眾對電視業的求變心態非常強烈。 強弱懸殊 欠缺競爭 通訊局發出的諮詢民意邀請,附件包括持牌機構須遵守的節目及廣告規定摘要,內容絕大部分是電視台要提供多少時間的長者、兒童、時事等節目,以及合家歡時段的設定、中英文字幕的要求等,兩台是否符合這些條件,毋須諮詢市民,監察機構已經勝任有餘。 市民的不滿,主要在於一些節目不斷重複舊橋段,一些節目「慳水慳力」,個別頻道或時段經常重播。兩台收視率出現天淵之別,反映市民欠缺選擇,這種收視情況助長一台獨大,容易引起變相壟斷的指責。 社會上廣泛流行意見,認為兩台強弱懸殊,可能導致不思進取,當局數年前提出增發免費電視台牌照,期望藉此引入多些競爭,來提高節目質素,然而,發牌程序惹起質疑,究竟應發多少個牌照和怎樣發牌,欠缺具體細節,如何落實至今仍未明確,有申請者偷步開台,形成與當局對峙。 牌照處理 妥善籌謀 有電視台針對發牌威脅,在政府總部外推出救亡騎呢騷;另有電視台針對廣管局諮詢過程不夠全面,提出司法覆核。業內人士有的慶幸增發電視台牌照,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另有人士則擔心發牌太多引來惡性競爭,初期觀眾可能得益,長期則會因為攤薄廣告份額導致各台紛紛「縮水」,紛紜眾議。 政府當初有意增發免費電視台牌照,吸引了三個財團申請,及後卻遭受到重重阻力,發牌歷經數年仍然「只聞樓梯響」。究竟當局要三牌齊發,任由市場「五台混戰」爭個你死我活?抑或只增發一、兩個牌?或者以「一換一」的形式,停止發牌予太不受觀眾歡迎的電視台,由新台接替?這一輪的電視節目質素諮詢,無論當局原意如何,民間有一個意見相當清晰,就是目前免費電視質素亟需改善。如何回應民意,政府必須做好周詳部署,妥善保證香港電視業的質素水平。 社論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