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飲深陷「內卷」危機,但外賣平台逆勢擴大利潤|Whatsnew

這是一間屬於你的新聞媒體,而我們也同樣需要你。加入會員或升級現有會籍,可享九週年限時優惠:尊享會員5折暢讀會員6折

餐飲業經營慘淡、低價過度競爭的新聞,連月來成為有關中國大陸經濟問題討論的一個縮影。而與此同時,涉及餐飲的互聯網平台企業正在逆著風向擴大利潤,顯示出中國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趨勢。

8月底,台灣知名餐飲品牌鼎泰豐宣布即將退出中國大陸華北地區市場。根據台灣中央社報導,鼎泰豐和其在華北地區合作方「北京恆泰豐餐飲有限公司」的20年合同即將到期,由5席台灣董事組成的董事會無法就續約達成共識,因將結束華北14家門市(含廈門1家)的經營。

該報導還引述「恆泰豐餐飲」經營者指出,中國大陸餐飲市場在2024年客源不夠理想,且面對整個行業的低價競爭風潮,整體環境不佳,這是其董事會考量的因素之一。

鼎泰豐撤出華北的背後,是中國餐飲業2024年「叫苦連天」的市場行情。

根據中國部分業界新媒體的整理,2024年上半年的中國餐飲業呈現出三個特點:

一是一線城市餐飲業盈利普遍負增長或低迷。在中國整體餐飲業增長約7.9%的情況下,北京和上海的餐飲住宿行業收入都下滑超過3%;深圳和廣州則錄得1%到3%的小幅增長。更為直觀的例子是,市場以北京低價社區餐飲為主的「南城香」連鎖快餐的創始人,在其直播視頻中提到:「今年冬天會不好過⋯⋯旺季賺的錢可能淡季賠光」。

二是「規模以上下滑、規模以下增長」,即較大規模的餐飲企業在2024年上半年業績不佳乃至衰退,而社會零售企業仍然有一定增長。根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北京年營收200萬元以上的餐飲企業,在20241-7月的收入同比下降4.2%。其中,第二季度營收下降3.2%,利潤總額下降75.8%。

部分上市公司的財報和公告也顯示出同樣情況——如經營日本拉麵的味千中國,預估2024年上半年虧損數百萬至2000萬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則是盈利1.33億元。同時,規模較小的餐飲業總體仍保留一定增長,有樂觀報導稱「這一波關店潮,主要集中在高端餐飲品牌,很多平價快餐店其實活得不錯」。

2024年1月14日,中國上海,許多美團外賣工正在排隊準備。攝: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1月14日,中國上海,許多美團外賣工正在排隊準備。攝: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三是線下收縮但線上業務增長。相關數據指出,儘管在北京這樣的城市,「規模以上餐飲」利潤大降,但「餐飲配送及外賣送餐服務從業人員同比增長高達49.7%」。

一些爭論質疑「餐飲寒冬」是否是情緒大於實際,但可見的事實是中國餐飲業正在分化,並呈現出更加「低價內卷」和「性價比競爭」的特點。(延伸閱讀:《中國平價咖啡戰:顧客、資本和「牛馬咖啡師」,誰是贏家?》

廣東《新週刊》「時代財經」的一篇報導指出,規模以上的餐飲企業率先在中國大陸市場打起價格戰,台資火鍋品牌「呷哺呷哺」5月份平均降價超過10%;包括麥當勞在內的連鎖西式快餐也打出「漢堡9.9元」⋯⋯報導指出,在價格戰下,餐飲企業面臨「利潤空間被壓縮」和「與日俱增的競爭對手」,「每一條細分賽道裏都擠滿了餐飲品牌⋯⋯類似定位的品牌均需在有限的客流池裏爭奪顧客。」

餐飲業的不景氣和分化或許和多種社會因素有關。

比如,2024年中國一線城市的人口增長幾乎停滯。其中,有明顯「疏散非首都功能」政治需要的北京,在2023年人口繼續下降,已經是「2017年以來常住人口規模連續六年下降」,官方稱實現了「減量發展」,而「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生態保育區的人口則呈現上升趨勢」;以外來人口流入著稱的廣州,也在2023年的數據中顯示出市中心人口下降,郊區人口上升的趨勢。

但更大的原因或許在於中國社會整體的消費力偏弱,社會零售不景氣。其中尤其以中下階層為甚。《財經》雜誌7月的報導指出,隨著「房產價格下行與股票價格下行,居民資產增速顯著回落」,「资产价格的持续下行导致居民部门消费预期走弱」。報導還引述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的一份研究指出,「在社會老齡化加速和房地產市場調整的經濟週期背景下,中國居民消費行為偏好與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至2008年期間存在一定相似性。更多的消費者開始追求與當時日本社會相似的簡約、務實、求質的消費方式。」(延伸閱讀:《數說中國房地產行業:庫存高企,銷售暴跌,樓市的冬天還會持續多久?》

也有報導和評論認為,整體經濟的不景氣使得一些投資者將餐飲業作為一種固定資產投資,而在這一過程中就出現了投資過剩和高投入低收入的現象。

許多評論也注意到,在餐飲利潤下跌的同時,外賣、點評類的平台企業利潤反在增長。最大餐飲外賣平台「美團」2024年上半年的業績公告顯示,其配送業務收入超過370億元,商家平台佣金收入超過350億元,在線營銷和其他服務收入分別超過180億和350億元,總收入同比增長22.9%,以外賣配送和商家佣金、營銷為主的本地核心業務經營溢利增長21.1%。

上述數據顯示出,圍繞著美團旗下的外賣服務和「大眾點評」平台的業務在逆勢增長,商家在和平台企業的合作中投入了越來越多的成本。如上述大幅增長的「佣金」和「在線營銷」業務,就是入駐美團平台的商家和美團合作的抽成與平台上的營銷費用。

一些分析進一步認為:「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但為了生意,商家們只能加大對美團的『上貢』⋯⋯生意越難做,商家們對渠道平台的依賴程度就越深⋯⋯錢,都讓平台賺走了。」

平台企業的做大也使得許多餐飲企業更像是在為平台「打工」。前面提到的「時代財經」報導裏也指出,互聯網平台企業已經主導了許多餐飲企業的運營模式,一些小老闆也需要每月花費數千人民幣在美團-大眾點評的平台上「投流」,以保證餐廳「能在用戶搜索附近美食時排名靠前」,並且還要主打網紅「爆款」菜品,增加和抖音、小紅書博主的互動等。(延伸閱讀:《專訪法律學者張湖月:當中國式監管遇到互聯網巨頭,揭露出體制什麼樣的問題?》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40904-whatsnew-mainland-catering-industry-down-turn/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