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黃昏廢氣多 污染物超標四倍

德輔道中下午繁忙時間空氣污染嚴重,行人過路時多掩鼻避免「吸塵」。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地球之友」研究發現,中環德輔道中黃昏繁忙時段的污染物細懸浮粒子濃度比其他時段多三成,較世衞建議的平均標準高出四倍,估計與太多私家車行經有關,導致交通擠塞兼污染,建議每日黃昏時分在德輔道中東行綫劃出公共交通工具專綫,和加設巴士電車優先交通燈。 地球之友與科大合作,於上年三月至今年二月,在電車上安裝空氣質素檢測儀器,量度由上環摩利臣街至中環畢打街一段德輔道中的細懸浮粒子(PM2.5)濃度。數據顯示,德輔道中的PM2.5每小時平均濃度,由上午七時至下午五時均維持在低於四十四微克/立方米的水平,至黃昏六時開始上升至四十七微克,七時更高達五十一微克,反映繁忙時段的PM2.5濃度多出三成。相對世衞建議的平均標準十微克/立方米,及香港空氣質素指標平均濃度三十五微克,德輔道中晚上七時的PM2.5濃度超出上述標準三成四至四倍。 上年六月,團體派員點算德輔道中車流量,證實在黃昏六時至七時,駛經該道東行綫離開中環的私家車,佔總交通量四成三,令該路段交通量超出負荷,但私家車載客少,電車和巴士的多近九倍。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陳錦卓估計,導致德輔道中交通擠塞的主因是有太多私家車在繁忙時段駛經,認為讓公共交通工具在有限的路面空間享有優先使用權,最有符合公共效益。 助理環境事務經理周月翔解釋,現時德輔道中西行綫雪廠街至租庇利街一段為巴士專綫,讓公交順利進入中環,正好解釋為何上午繁忙時段的交通相對暢順,PM2.5濃度也較少。團體引用香港規劃師學會提出的《德輔道中電車及行人專用區建議報告書》,建議黃昏六時至七時在永和街至昃臣道一段的德輔道中東行綫,劃出電車和巴士專綫,其他車輛就使用干諾道中離開中環。陳錦卓說:「方案在技術上可行,加上干諾道中較少巴士行駛且屏風效應較低,專綫不會對干諾道中造成太大壓力。」 團體又倡港府仿效新加波做法,在林士街、機利文街等交通樽頸位置設立巴士和電車優先交通燈,讓它們優先開行,因經常有車輛不埋雙黃綫,停於巴士站前後候車,令巴士無法「埋站」,要在路中間上落客,亦有很多私家車在避開「埋站」的巴士時佔用電車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