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醫院內科病房一名病人帶有耳念珠菌
香港佛教醫院內科病房再發現一名90歲男病人帶有耳念珠菌,並無感染徵狀。病人現時情況穩定,正在接受隔離治療。 院方表示,會繼續對病人的緊密接觸者展開追蹤篩查,並已徹底清潔及消毒相關病房、加強病人入院篩查及環境篩查等。
香港佛教醫院內科病房再發現一名90歲男病人帶有耳念珠菌,並無感染徵狀。病人現時情況穩定,正在接受隔離治療。 院方表示,會繼續對病人的緊密接觸者展開追蹤篩查,並已徹底清潔及消毒相關病房、加強病人入院篩查及環境篩查等。
經常便秘、肚痛、肚瀉,除了反映腸道健康出事,更可能是癌症先兆?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大常見癌症及癌症殺手,主要由小瘜肉長大成大瘜肉,再演變成惡性腫瘤。及時發現和切除瘜肉,可以減低癌變風險,然而不少人礙於麻煩不便,而不願做檢查。有本地大學研發無痛檢測M3新技術,有效預測大腸癌、瘜肉及其復發風險,即看急症科專科醫生林俊華講解,趁早檢測先發制癌! [caption id="attachment_94197" align="alignnone" width="700"]
研究指出78%港人腸道內有1粒或更多的腸肉粒^,9成腸頑均由腸肉粒演變而成﹐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未必只有年紀大才會中招!腸胃科主診醫生吳文傑接獲不少年輕患者個案,曾有27歲女子因大便出血而求診,初時以為是痔瘡,直至進行大腸鏡檢查時,才發現在結腸長了腸頑細胞,萬一惡細胞長在肛門附近,更可能要切除肛門,以後人生都要靠「孭屎袋」排便! 至於台灣最年輕的大腸頑患者是一名10歲男童,他持續半年有腹痛、血便、排便不順的情況,後來被診斷為大腸頑第三期,病因為偶發性基因突變。吳醫生提醒有腸頑家族史的人要特別留意,而飲食失衡也可能是腸頑的「幕後元兇」,需要及早正視! [caption id="attachment_94180" align="alignnone" width="700"]
內地持續出現兒童感染肺炎支原體,或令香港市民亦感到擔心。有兒科專科醫生指,本港每年都有肺炎支原體的個案,但近期求診個案確有增加,肺炎支原體與流感傷風一樣容易傳染,尤其小朋友更易中招,加上一向用來治療的抗生素開始出現抗藥性,醫生需要轉用較強的藥物對抗,小朋友服食後可能出現不良副作用。
【Now新聞台】本港流感疫情回落,不過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其他呼吸道病原體活躍程度上升。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認為,毋須重推口罩令及「黑碼」,但當局應調配好病床等應對入院需求。衞生防護中心指,近日有零星學校爆發副流感病毒及肺炎支原體,而近兩星期的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陽性比率亦較九月上升。有醫生指,近日私家診所及醫院求診人數持續,部分病人更出現混合感染。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很多時都見到同一個病人身上多過一種的病原體,出現在鼻咽喉分泌液或痰樣本當中。過了冬至、入冬後,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或緊張,我們一般而言知道,當天氣驟降或濕度下降,所有呼吸道疾病病原體都會較為活躍。」內地兒童呼吸道感染疫情亦升溫,多間學校需要停課。兩地人流往來頻繁,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當局要做好準備應對接下來的冬季高峰期。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陳凱欣:「醫管局真的要汲取經驗,尤其是我們現在還有一些隔離中心未使用到,譬如舉例啟德等,我們要做好調配,是否見到內地有這種情況,特別預留多一點兒童病房。萬一各主要醫院全科急症醫院兒童病房(病床),(使用率)接近到八成,不要到110%才出聲,到八成已經很滿,其實是否需要動用到其他地方的
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自我管理目標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血糖水平。 一般患者會鑽研低GI食譜,或者減低澱粉質及糖份攝取,盼望下次覆診時「過關」。事實上,影響血糖的生活方式不只飲食,胡亂自行改變飲食習慣更隨時令病情失去控制! 1. 控制壓力助穩定血糖 長期的壓力和焦慮狀態可能會干擾身體的代謝過程,導致血糖水平升高。積極應對壓力,採取放鬆技巧,例如適時運動、深呼吸、冥想和瑜伽等降壓訓練,有助於維持穩定的血糖水平。 2. 恒常紀錄血糖以防惡化 糖尿病前期是控制病情的黃金機會,但前期患者往往因為未能適應一天多次「篤手指」或抗拒痛楚而減少檢測次數,甚至有年老患者會自行猜測每天飲食後的血糖變化隨意填寫血糖紀錄表,但求覆診抽血時僥倖過關便可。其實現時坊間已有無創檢測工具有助患者無痛測量,更有自動紀錄及葡萄糖異常提醒功能,不妨考慮設法減低身心阻力,積極控制病情以防惡化。 3. 改用連續式血糖監測 (CGM) 在進行糖尿病的診斷和管理時,最好結合不同的測試方法。血糖的水平會隨著工作壓力、睡眠、運動和其他生理活動的變化而波動,所以僅進行單點餐前餐後檢測並未能準確地反映血糖變化的真實情況。這亦解釋了為什麼部份病
【on.cc東網專訊】飲食習慣影響罹患慢性病風險。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主導進行「We WATCH 優活健康計劃」,截至上月底,約2,300人接受健康檢查後發現均有高風險患上慢性疾病,而當中更有逾90%屬風險較高組別,他們將獲安排參加健康管理指導。
【Now新聞台】廣華醫院首期重建完成,預料可以紓緩九龍中醫院聯網急症室的醫療壓力。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醫管局主席范鴻齡等主持開幕禮。廣華醫院是醫管局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的項目,提供超過1200張病床,設14間手術室,預料可以紓緩九龍中醫院聯網急症室的壓力,同時亦引入多項科技配套,包括是全港首間提供5G網絡的公立醫院 ,第二期重建計劃亦已展開。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形式致辭時指,面對人口老化,政府一直投放大量資源於醫療衞生服務。行政長官李家超:「我們的目標是提升醫療服務質素,推動公營醫療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會充分善用香港醫療衞生、生物科技、基礎研究等多方面優勢,發展香港成為醫療創新樞紐。」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成為全港首間是全個醫院都提供5G網絡的公立醫院,可應用於遙距醫療、遙距手術及推動電子化系統等臨床服務上,一方面有助提高醫療成效及運作效率,同時亦為病人提供更舒適及便捷的醫療服務。」#要聞
中國爆發呼吸道疾病流行,傳出醫院門急診量暴增,昨 (27) 日衛服部疾管署也發出警示指出,除黴漿菌外,至少有 7 種病原流行,相關消息帶動口罩股恆大 (1325-TW) 繼昨日漲停作收後,今 (28) 日開盤再度亮燈衝上漲停價 29.4 元
英國衞生安全局發表公報,表示與合作單位在例行的全國流感監測中,發現一宗人類感染甲型H1N2流感病毒病例,是首次在英國發現人類感染這種流感病毒。患者症狀輕微,現已康復,當局仍在調查感染源頭。 公報未有透露患者身份,但表示正對北約克郡部分地區的全科醫生診所和醫院加強監測,同時追蹤密切接觸者。 公報又說,初步調查顯示,今次發現的甲型H1N2流感病毒屬於一個獨特的進化枝,與近期世界其他地區人類感染的H1N2病毒不同,但與目前在英國豬群中傳播的流感病毒相似。
近期內地呼吸道感染個案大增,特別是未成年人,京、滬、西安、遼寧等地兒童醫院擠滿求診患者。國家衛健委上日(26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監測顯示,近期,內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主,此外還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分析認為,近期內地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續上升與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有關。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多病源監測結果顯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不同年齡群體間流行的主要病原體不同。1至4歲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為主,5至14歲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腺病毒為主,15至59歲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為主,60歲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狀病毒為主。 米鋒介紹,國家衛健委同國家疾控局正持續開展呼吸道疾病監測和形勢研判。要求各地科學統籌醫療資源,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及時向社會公開、更新兒科、發熱門診等醫療機構信息;做好學校、托幼機構、養老院等重點人群密集場所疫情防控。 米鋒提示,大醫院人員密集,等候時間長,交叉感染風險較高,家裡如有兒童患病症狀較輕,建議首選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綜合醫院兒科就診。公眾要堅持
九龍醫院一個精神科男病房自本月23日起,先後有14名病人確診新冠病毒病,年齡介乎23至55歲,全部病人現正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其中一名病人已轉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療。 醫院表示,有關病房已暫停接收新症及探訪安排,亦已徹底清潔消毒,並根據既定指引加強感染控制措施。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出席廣華醫院第一期大樓開幕禮致辭時表示,廣華醫院首期重建完成,其中急症室面積較以往擴大2.6倍,亦增設急症室病房等,有助紓緩九龍中醫院聯網急症醫療壓力。他說,醫院重建引入多項智慧科技,是首間提供5G網絡的公立醫院,可應用於遙距醫療及手術等,有助提高醫療成效。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致辭時說,廣華醫院第二期重建已展開,整項重建計劃完成後,預計可為廣華醫院增加500張病床、10間手術室、專科門診診症室等,以支援新增醫療服務,照顧九龍區市民醫療需要。 行政長官李家超視像致辭指出,廣華醫院提供中西並重醫療服務,是其中一間重要急症醫院。他說,香港是全球長壽城市之一,面對未來人口漸趨老化,政府已投放大量資源於醫療衛生服務,包括推進公營醫療系統可持續發展。 廣華醫院第一期重建計劃完成,新大樓已於今年4月投入服務,提供超過1200張病床,設有14間手術室。
英國衛生安全局發表公報,指與合作單位在例行全國流感監測中,發現1宗人類感染甲型H1N2流感病毒病例,是首次在當地發現人類感染這種流感病毒。患者症狀輕微,現已康復,當局仍在調查感染源頭。公報未有透露患者身份,但指正對北約克郡部分地區的全科醫生診所和醫院加強監測,同時追蹤密切接觸者。公報指,初步調查顯示,今次發現的甲型H1N2流感病毒屬於一個獨特的進化枝,與近期世界其他地區人類感染的H1N2病毒不同,但與目前在英國豬群中傳播的流感病毒相似。 (ST)
位於旺角衞生防護中心大樓的猴痘疫苗接種中心,將於12月1日起停止服務,有需要人士可到其他服務地點接種猴痘疫苗。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隨著近月位於亞皆老街的猴痘疫苗接種中心使用量持續偏低,該中心將於停止服務,高風險群組人士可於其他猴痘疫苗接種服務地點接種,包括衞生署轄下8間社會衞生科診所,以及衞生署轄下位於九龍灣的綜合治療中心和醫院管理局轄下伊利沙伯醫院和瑪嘉烈醫院的特別內科診所。 中心指出,本港至今共錄得54宗猴痘確診個案,整個猴痘疫苗接種計劃亦已接種超過14800劑次,呼籲高風險目標群組人士接種,以減低感染機會或感染後出現較嚴重病徵的機會。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旦加沙地帶的衛生系統無法修復,死於疾病的人數可能會多過被炸死的人。 發言人表示,加沙北部流離失所的民眾面對惡劣生存環境,無食物、無藥物、無疫苗接種,亦無法獲得安全食水及衛生設施,世衛見到大量嬰兒腹瀉的病例,亦擔心爆發傳染病。 聯合國在加沙的兒童機構發言人就說,當地醫院逼滿遭受戰爭創傷及飲過污水而腸胃炎的兒童,父母徬徨無助。 加沙衛生當局表示,已確認超過1萬5千人死於以軍對加沙的轟炸,當中約四成的兒童,相信有更多死者被埋在瓦礫中,聯合國方面認為數字可信。
【Now新聞台】日本再有養雞場爆發禽流感。 最新出現疫情的養雞場位於茨城縣笠間市,周日有450隻雞死亡,檢測後初步相信是感染H5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於是撲殺場內72000隻雞。今次是日本近期第二宗養雞場爆發禽流感個案。佐賀縣鹿島市一個養雞場早前亦出現禽流感疫情,本港食安中心宣布,因應日本農林水產省通報佐賀縣爆發H5禽流感,中心即時指示業界暫停從該地區進口禽肉及禽類產品,包括禽蛋。#要聞
根據周一最新發布的臨床試驗大型分析,對於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而言,禮來(LLY.US)重磅糖尿病藥物Mounjaro較諾和諾德廣受歡迎的治療藥物Ozempic更有效。 Truveta Research專門檢查約18,000名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的醫療保健數據,在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期間首次開始服用Mounjaro或Ozempic。其中近52%的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結果發現,服用禮來藥物的患者與諾和諾德的參與者相比,Mounjaro試用者整體體重減輕5%、10%和15%的可能性明顯更大,並且在三個月、六個月和一年後體重減輕幅度更大。(me/t)~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中大醫學院分別就兒童與青少年、以及長者的精神健康狀況展開調查,發現近兩成半受訪兒童及青少年在過去一年,受到至少一種精神疾病困擾、即每4名兒童及青少年就有1人患有精神病。當中約一半人有兩種或以上精神疾病,較常見為過度活躍症、品行障礙、焦慮症及抑鬱症。 調查在2019年至2023年進行,共訪問約6千名6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另外亦訪問4800多名長者、當中約500人居於院舍。 調查發現,近4%受訪兒童及青少年過去一年曾想過自殺;其中約8%受訪中學生表示有意輕生,2.3%人曾經輕生,中大形容情況響起警號。另外約1成受訪兒童及青少年指,有睡眠失調問題。 中大分析,涉及的常見風險因素包括父母有明顯臨床情緒困擾、兒童及青少年自身睡眠失調、面對學業困難,而非華裔青少年有較高風險患焦慮症。另外亦發現,近半數照顧者不願意尋求專業協助。 長者方面,調查顯示,約兩成受訪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另外約7成安老院內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部分患者的照顧者有焦慮及抑鬱等情緒問題,但未有正視。中大建議,應鼓勵長者參與社交,及早介入延緩長者認知障礙病情惡化。
台睿 (6580-TW) 開發的口服癌症新藥 TRX-920,其治療晚期腫瘤的第一期劑量漸增臨床試驗,原預期 12 月才會納入首位受試者,不過提前本 (11) 月在台灣完成,預計整個臨床試驗將收案 20-40 人。
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公布,公司研發的TQB3015「ATR激酶抑制劑」片,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開展藥物臨床試驗,用於治療晚期惡性腫瘤。 公司指,ATR激酶抑制劑有望為耐藥後或難治性腫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目前全球尚無同類產品上市。其研發的TQB3015是以ATR激酶作為靶點的小分子抑制劑,通過抑制細胞週期檢測點激酶CHK1的磷酸化,觸發細胞週期阻滯,並抑制由ATR激酶介導的修復通路,從而阻斷腫瘤細胞的DNA損傷應答,達到「合成致死」的效果,高效殺死腫瘤細胞。 臨床前研究顯示,TQB3015片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和安全性,同時,針對常見的化療、放療和免疫治療,TQB3015片具有良好的聯用潛力,有望在臨床上為惡性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cy/u)~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