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倡「共同富裕」科網龍頭還值得買入嗎?

在中國營商,政策環境是一決定性因素。近期熱議的「共同富裕」顯示出中國政經發展的新方向,科網龍頭亦瞬即表態行動,對它們的投資價值會有甚麼影響嗎?

更多內容:內地整頓校外培訓教育 被錯殺的網龍值得買入嗎?

「共同富裕」與「三次分配」

「共同富裕」一詞在中國去年宣佈成功減貧之後,開始廣泛出現。過去40年的快速經濟發展讓中國大部分人擺脫了貧困,但貧富差距依然嚴重,內地堅尼系數在 0.46-0.47高位徘徊(0.4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高於此代表貧富懸殊情況嚴重)。據了解,有關措施包括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凖性。

另外,對於如何達致共同富裕,習近平提出了「三次分配」的說法。若根據中國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 1994年在《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中提出的「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由政府側重公平原則,通過稅收、社會保重支出等進行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過自願捐贈而進行的分配。

一眾科網龍頭旋即行動,提前主動出手做至第三步。騰訊(SEHK:700)宣布將會再投放500億元(人民幣・下同)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連同早前4月「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項目,合共捐贈1000億元;阿里巴巴(SEHK:9988)同樣啟動「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將在2025年前累計投入1000億元;小米(SEHK:1810)的雷軍也捐出22億美元給私人基金會;京東(SEHK:9618)則是將企業利潤相當大一部分用於改善員工薪酬福利,包括計劃將員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漲至16薪,並為物流員提供包括意外傷害商業保險在內的六險一金等等。

科網板塊應選龍頭還是小企業?

科網龍頭要把部分盈利捐贈,對企業帳面的影響非常明顯,不少投資者或因而更傾向業內的一些中小型股票。

事實上,近年政策風險頻現,規管成為常態,企業盈利提供的抗跌力變得更重要,未盈利的新興科技股雖然不會因捐贈而影響帳面,但政策陰霾反而更不清晰。尤其是當下這類股票很多估值都居高不下,被市場預視了未來五至十年的業務表現,這令它們面對政策風險時,受到的下行壓力更巨大。

現時科網龍頭的捐贈反而更是「有數得計」。捐贈千億,騰訊與阿里的營業規模還支撐得起,尤其是騰訊近年多項業務板塊發力,盈利增長提速;反而是阿里近年業務發展露出疲態(可詳閱《美團vs阿里巴巴 誰更有低吸的價值?》),相較其他科網龍頭更接近政策風眼,近日科技板塊反彈,阿里的反彈力度亦明顯較弱。

相比之下,京東集團仍處於發展期,本身基本面穩健,估值亦相宜。其目前的「共富」部署可望提振員工士氣,對自身發展亦不無幫助。而且京東並無起用外判人員,在中央政策保護外判人員及消費者的前提下,受影響亦較細。

四者當中,小米的成長性最大,近期市佔率首次超越蘋果 Apple 晉身全球第二位。小米屬於消費品市場,被監管風險較小,加上集團有近半業務貢獻來自海外市場,進一步分散了政策風險,依然是不俗的中長線股票選擇。

更多分析:教您找機構大戶每季持倉變化 巴菲特、索羅斯買了哪些股?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