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衛官員批評世衛缺少煙草減害策略

兩名前世衛官員於國際最權威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刊登文章,批評世衛控煙政策缺少了「煙草減害」策略,沒正視以電子煙加熱煙等作為傳統香煙替代品對吸煙者可減少的危害,也錯失了大幅降低吸煙率的良機。

兩位奧克蘭大學名譽教授兼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的前官員 Robert Beaglehole 及 Ruth Bonita 於《刺針》發布聯合文章,指出目前世衛距離自己定下的控煙目標很遠。

世衛早前定下控煙目標,要將全球各國的成人煙草使用率在2030年減低30%。然而,自世衛《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實施以來,全球煙草使用者的總數幾乎沒有變化;目前亦只有三成國家地區有望達到世衛所定的控煙目標。內文指,現時全球有五分之四的吸煙者來自中低收入國家,這些國家的煙草使用率下降得十分緩慢,大多數國家無法實現與非傳染性疾病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導致每年仍有800萬人死於煙草,反映世衛目前的煙草政策對世界大部分地區不起作用,尤其是對低收入國家。

兩位專家相信,需要透過更有野心的煙草政策來實現世衛的控煙目標,而世衛控煙政策中就是缺少了「煙草減害」策略。大多吸煙者吸煙是因為依賴尼古丁,如果讓吸煙者使用危害較小的尼古丁輸送方式(如電子煙等)作傳統香煙替代品,可減少因煙草燃燒而對吸煙者造成的危害。兩位專家對世衛拒絕這些能帶來改變的低危害煙草產品,感到遺憾。


參考資料:

Tobacco control: getting to the finish line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2)00835-2/fulltext?dgcid=raven_jbs_etoc_email

密切留意8杯水 Meditorial 動向!立即CLS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Powered by Merc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