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遇溺意外死亡風險高 留意 5 個身體警號切勿落水

一旦嚴重遇溺,在 4 至 5 分鐘內已可以引致大腦缺氧受損,甚至死亡。
一旦嚴重遇溺,在 4 至 5 分鐘內已可以引致大腦缺氧受損,甚至死亡。

常言道:欺山莫欺水。炎炎夏日,水上活動是消暑的最佳選擇之一,但一個不留神,就會增加遇溺意外的風險。單是今年7月,本港就發生最少四宗泳客在泳池或海灘的遇溺意外。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接受《Yahoo新聞》訪問指出,一旦嚴重遇溺,在 4 至 5 分鐘內已可以引致大腦缺氧受損,甚至死亡,市民切勿掉以輕心,身體若出現五個警號,就要避免進行水上活動,或盡快上水休息,切勿「死撐」,進行水上活動時亦應結伴同行,有助防止遇溺意外。

夏季多了市民進行水上活動,遇溺意外發生機率亦隨之增加。鍾浩然表示,被送到急症室的遇溺者,一般情況嚴重,多數失去意識,甚至已沒有生命跡象,這類個案通常能救活的機會不太高,「通常夏天每個月大約有一宗」。如果是輕微的遇溺意外,患者仍然清醒,未必需要送院,可以自己復原。

鍾浩然表示,遇溺很多時與不諳水性、體力不支或抽筋等有關,往往有跡可尋,市民若發現身體出現以下的警號就不應落水,「你精力充沛時可能游一千米都無問題,但休息唔夠、病緊,就可能游三、四百米都無力。」

留意五個切勿下水的身體警號:

1)患病中,即使只是普通傷風感冒,也有機會因體力下降增加遇溺風險。

2)休息不足,身體疲倦。

3)飲酒後。

4)服用藥物後。

5)感覺肌肉繃緊「手腳好似唔聽使」是抽筋先兆,如已在水中,應盡快安全上水休息。

感覺肌肉繃緊「手腳好似唔聽使」是抽筋先兆。
感覺肌肉繃緊「手腳好似唔聽使」是抽筋先兆。

遇溺四、五分鐘已可致窒息死亡

鍾浩然指出,如只是輕微遇溺,「即係突然間游唔到,水浸過頭,飲咗幾啖水,好彩畀身邊人及時發現救番起,上岸仲有意識。」這類遇溺者通常會有劇烈咳嗽、氣喘等不適,身體會自行調節,當吐出肺部及胃部的水份,便會自行復原,未必需送院。但嚴重遇溺,即肺部已積滿水份,無法供氧,便會導致腦部缺氧,失去知覺,甚至失去生命跡象,「其實可能只係講緊四、五分鐘,已經可以去到好嚴重。」

復原臥式助遇溺者保持氣道暢通

若遇溺者被救起時已失去知覺,但仍有呼吸心跳,鍾浩然表示,可把遇溺者置於「復原臥式」急救姿勢(即身體側臥、頭部略朝下),令其氣道可保持暢通,吸入肺部及胃部的水份亦可從口腔流出,如遇溺者沒有呼吸心跳,則要盡快進行心肺復蘇,心外壓及人工呼吸,「越早開始做急救,去到醫院救番嘅機會越大。」他稱,嚴重遇溺者送院救治後,能生存的機會不高,就算能救回,也因腦部曾缺氧受損,有機會出現嚴重後遺症,如變成植物人,或出現似嚴重中風後的症狀,如失去語言能力、不能控制身體活動等。

如遇溺者沒有呼吸心跳,則要盡快進行心肺復蘇,心外壓及人工呼吸。
如遇溺者沒有呼吸心跳,則要盡快進行心肺復蘇,心外壓及人工呼吸。

預防遇溺意外貼士:

-不論是水上活動的新手或老手,都應結伴同行,避免單獨落水,一旦遇事亦有同伴照應。

-留意天氣變化,狂風、下大雨、雷暴、突然轉涼等天氣,都應避免進行水上活動。

-酒後、曾服食藥物或身體不適應避免落水。

-學懂游泳及掌握相關水上活動所需技能。

-小朋友參加水上活動,家長應盡量以「一對一」方式照顧。

小朋友參加水上活動,家長應盡量以「一對一」方式照顧。
小朋友參加水上活動,家長應盡量以「一對一」方式照顧。

遇溺難自救

鍾浩然指出,小朋友進行水上活動時,家長不應同一時間照顧多人,「盡量唔好一個家長帶幾個小朋友,唔好以為自己可以一眼關七,好多時真係顧唔到。」他建議為安全起見,家長帶小朋友到泳池、海灘嬉水,盡量做到「一對一」照顧,有助提防小朋友遇溺意外。

坊間對處理遇溺存在不少謬誤,鍾浩然指出,常見如誤以為一旦遇溺沒頂,只要閉氣「忍住唔呼吸」就可以脫險,但其實當閉氣致二氧化碳含量大升時,身體會出現不自主的呼吸反應,「自己根本控制唔到,加上驚慌掙扎,吸咗第一啖水入肺就會繼續。」他指,一旦遇溺很難自救,只能靠身邊人及早發現救援。

另外,當遇溺者被救上岸後,也有人誤會幫忙拍打背部及腹部有助排出水份,但原來並無實際效用,「如果遇溺者仲清醒,就唔好搞佢,如果失去知覺,盡快幫佢擺復原臥式姿勢係最有用。」

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
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