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美俄外長短暫談話
美聯社報道,在印度出席二十國集團外長會的美俄外長短暫談話。 報道引述美國官員指,國務卿布林肯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出席外長會期間,短暫談話約10分鐘。 美方指,布林肯向拉夫羅夫表明,美國支持烏克蘭至最終、俄羅斯必須撤回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決定,以及釋放被扣押的前海軍陸戰隊員保羅惠蘭。 俄羅斯傳媒亦有報道相關消息,未提及談話內容。
美聯社報道,在印度出席二十國集團外長會的美俄外長短暫談話。 報道引述美國官員指,國務卿布林肯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出席外長會期間,短暫談話約10分鐘。 美方指,布林肯向拉夫羅夫表明,美國支持烏克蘭至最終、俄羅斯必須撤回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決定,以及釋放被扣押的前海軍陸戰隊員保羅惠蘭。 俄羅斯傳媒亦有報道相關消息,未提及談話內容。
(法新社北京24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訪問俄羅斯的盛大行程,此行凸顯出中俄兩國之間萌芽不久但不甚平等的結盟關係,也鞏固了中國相對於俄羅斯的「老大哥」地位。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專家伊凡諾夫(Philipp Ivanov)說:「這段關係顯然很不平等,中國的經濟規模比俄羅斯大10倍之多,莫斯科對中國的依賴也迅速加深,但要說俄羅斯是附庸國,還言之過早。」
(法新社布魯塞爾24日電) 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天表示,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將加入他在不久後訪問中國的行程。馬克宏說,他在歐盟領袖布魯塞爾峰會後向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提出請求,邀請對方加入他出訪行程的一段,以對中國展現「團結一致的聲音」。
中國駐加拿大使館發言人,就美國總統拜登訪加期間,加美的涉華負面表態發表談話,指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與拜登,多次炒作涉華問題,反覆拿中國說事,中方強烈不滿及堅決反對。 談話指出,關於加美聲稱中國對國際秩序構成長期嚴重挑戰、採取破壞行為,以及所謂中方干涉加方內政,發言人強調加美等少數西方國家抱守冷戰思維,堅持意識形態偏見,基於小圈子利益搞集團政治,肆意損害他國主權,對國際和平、安全、發展造成巨大破壞,這個才是國際秩序的嚴重、長期及最大威脅;又指中方一貫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加方應摒棄意識形態偏見,立即停止污名化中方機構及人員的正常履職,並立即停止抹黑攻擊中國的言行。 發言人又說,中加關係正面臨困難,但責任不在中方,中方再次敦促加方堅持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多做增進互信、促進合作、改善雙邊關係氛圍的事情,而非相反。
將於下星期訪華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認為,中國是全球事務參與者,世界必須聆聽中國的聲音,尋求結束在烏克蘭的戰事,讓烏克蘭恢復領土完整。 西班牙官員早前透露,桑切斯下星期五將會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預計兩人將會集中討論俄烏戰事。 另外,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已經邀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下月與他一同前往中國與習近平會面,向中方表達統一的聲音。 馬克龍早前形容,中方發布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是積極,但堅稱只有俄羅斯撤軍才能夠實現和平,呼籲北京協助說服莫斯科結束對烏克蘭的入侵。
(法新社渥太華24日電)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指出,他相信中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尚未運交武器給俄羅斯。他說:「過去3個月以來,我一直聽取消息指中國將提供重要武器給俄羅斯…他們還沒這麼做。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形容,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好,兩國有互信、能夠相互理解,雖然有不同看法,但一起合作推動實施實質性的項目,隨著航班恢復並逐漸增加,兩國關係將會進一步發展。 李顯龍接受央視訪問時說,新加坡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指中國是區內最大經濟體,與中國建立開放、可持續和互惠互利的關係非常重要。 他又認為,東盟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取決於雙方的整體關係,因為中國和東盟之間不只是經濟聯繫,還涉及政治和安全議題,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例如雙方正討論南海各方行為準則,要達成一致並不容易,如果在南海問題上取得更多進展,尊重雙方和所有相關國家利益,他認為各方的經濟合作亦會更緊密。 李顯龍希望中美可以建立聯繫,局勢能夠穩定,不要發生意外事件,之後逐漸改善關係,但形容需要時間,亦並不容易,因為雙方都有政治壓力。 對於俄烏戰事,李顯龍說,當烏克蘭被入侵時,新加坡有選擇性地對俄實施一些針對性制裁,強調並非敵視俄羅斯,亦不是俄羅斯的敵人,但不能支持這種行為。
中美洲國家洪都拉斯外長雷納昨日率團,前往中國推進建交事宜。台灣外交部宣布,召回駐洪都拉斯大使張俊菲,以表達強烈不滿。台灣外交部指,洪都拉斯政府罔顧與台灣超過80年的傳統邦誼,漠視台灣長年援助洪國的合作成果,以及協助解決洪國問題的善意,堅持派遣外長前赴中國洽商建交,嚴重傷害台灣政府和台灣人民的感情。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上周在Twitter宣布將尋求與中國建交,分析認為有可能會在台灣總統蔡英文出訪中美洲期間宣布與中國建交。#洪都拉斯 #台灣 #斷交 #張俊菲 #卡斯特羅
(法新社華盛頓24日電) 美國為了報復伊朗在敘利亞發動的襲擊,對獲伊朗撐腰的部隊進行空襲,但美國總統拜登今天表示,該國並不想與伊朗發生衝突。伊朗國營「新聞電視台」(Press TV)稱,沒有伊朗人在空襲中喪命,並引用當地消息來源說法表示,美軍空襲的目標並非與伊朗結盟的軍事崗哨,遭擊中的是一座農業發展中心和軍用機場附近的糧食中心。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日前針對中俄領導人簽署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一事,表示美方不支持任何阻止國際社會孤立俄羅斯做法等言論。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俄元首共同簽署的聯合聲明,是對下階段兩國重點領域合作作出的頂層設計和規劃部署。中俄關係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雙方開展互利合作,造福於兩國人民,也有利於世界。這是坦蕩的君子之交,與美國大搞霸權霸道霸凌,拼湊封閉排他、自私狹隘的小圈子形成鮮明對比。 毛寧強調,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方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始終堅定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站在歷史正確一邊,中方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反觀美國,不僅拱火澆油,還阻撓別國勸和促談的努力,反問用心何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俄關係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雙方開展互利合作,造福於兩國人民,也有利於世界,形容是坦蕩的君子之交,與美國大搞霸權霸道霸凌,拼湊封閉排他、自私狹隘的小圈子形成鮮明對比。毛寧指,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方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始終堅定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站在歷史正確一邊。她強調,中方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又質疑美國拱火澆油用心何在。(WL)
沙特地阿拉伯與敘利亞中斷外交關係超過10年後,據報同意重開大使館,兩國使館預計將於4月下旬恢復工作。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方歡迎敘利亞和沙特就重新開放兩國使館達成一致,又說敘利亞回歸阿拉伯大家庭,有利阿拉伯國家實現團結和振興。毛寧強調,中方堅定支持阿拉伯國家加強團結協作,增強戰略自主,共同促進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她對與中國官員展開貿易對話,持開放態度,但拜登政府將捍衛美國的利益,並專注於投資,以更有效地與中國競爭。 戴琪在為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準備的證詞中表示,美國立法推動基礎設施,半導體和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投資,這將使美國能夠在具有優勢的位置上進行競爭。她又說,雖然美國繼續保持與中國對話的大門打開,包括在第一階段協議中的承諾方面,但必須大力捍衛美方的價值觀和經濟利益,免受中方不公平經濟政策和做法的負面影響。戴琪提到,所指的是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與中國達成的兩年期貿易協議。 不過,戴琪的發言並沒有提到,與何立峰副總理領導的中國新經濟團隊進行磋商的任何具體計劃。 (BC)#戴琪 #貿易 #美股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中方對俄羅斯的支持不符合美方的利益,又指中方並未向俄羅斯提供實質的致命武器。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時表示,中方既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危機的當事方,而是政治解決危機的倡導者,勸和促談的推動者,在和平與戰爭之間選擇和平,在對話和制裁之間選擇對話,在降溫和拱火之間選擇降溫。 汪文斌強調,中國沒有政治私利,不搞地緣操弄,真心誠意致力於勸和促談,推動停火止戰,體現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汪文斌又說,當中方為和平而奔走時,美國卻宣布再提供3.5億美元的武器裝備,誰在遞刀拱火,誰在勸和促談,世人有目共睹。中方也希望美方能夠糾正遞刀拱火、甩鍋推責等反和平的言行,和國際社會一起,真正致力於通過對話談判,推動烏克蘭危機得到政治解決。
(法新社雪梨24日電) 紐西蘭外交部長馬胡塔今天表示,她在與中國外長會晤時,對中國侵犯人權及中國與台灣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表達了她的擔憂。馬胡塔22日抵達中國,展開為期4天的訪問,這是紐西蘭部長級人士2019年以來首次拜訪中國,她還會見了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以及商界與女性領袖。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布魯塞爾出席歐盟峰會時表示,他將於下星期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期間會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將會討論烏克蘭問題,尋求和平方案,強調最重要是能夠保證穩定和持久和平。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國和西班牙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雙方領導人有著良好的溝通交流。關於訪問一事,目前沒有可以發布的消息。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與到訪的美國總統拜登會談,雙方達成包括半導體合作及解決非法移民在內的協議,並討論到俄烏戰事。 拜登表示,美國已經擴大與北約、七國集團、南韓,以及四方安全機制其餘三個國家,包括澳洲、印度和日本的聯盟,作為北約成員國,美加和盟友將保衛北約每一寸領土。 杜魯多形容烏克蘭是頭等大事,重申將堅定支持烏克蘭人民抵禦俄羅斯的入侵。 兩國領導人達成新協議,旨在阻止尋求庇護的人,透過非官方過境點從美國非法進入加拿大,加拿大同意接收來自西半球的15000名移民。
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國事訪問俄羅斯。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表示,中俄兩國元首高度互信,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提供戰略引領及有力政治保障。秦剛指出,中國在烏克蘭問題沒有私利,真心誠意致力於勸和促談,但個別國家出於地緣政治私利,處心積慮阻撓和談努力,甚至炮製各種謠言謬論攻擊抹黑中國。 另一方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中方對俄羅斯的支持不符合美方的利益,但他亦指出,中方並未向俄羅斯提供實質的致命武器。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歡迎洪都拉斯政府關於發展對華關係的積極表態,願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同洪都拉斯建立和發展雙邊關係。他說,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大義、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洪都拉斯總統發言人證實,外長雷納應總統卡斯特羅的指示,星期三前往中國,以推動建立外交關係。 洪都拉斯目前承認台灣,卡斯特羅在前年總統大選時曾經承諾,如果當選,會轉為與北京建交。她日前發表聲明,表示已指示外長處理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事宜。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外長拉夫羅夫將於本月29日在莫斯科會見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 扎哈羅娃表示,兩國外長將繼續就國際熱點問題交換意見,其中包括圍繞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情況,以及敘利亞、阿富汗及外高加索的形勢。扎哈羅娃又表示,兩國預計將對以經貿部分為重點的雙邊議程的全面討論給予特別關注,其中包括開展運輸和能源領域的聯合基礎設施項目。
(法新社巴黎24日綜合外電報導)法國總統府宣布,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原定3月26日起訪問法國的行程已經延後,原因是法國國內為年金改革爆發示威。法新社報導,法國總統府發表示:「在法國總統與英國國王今天早上通話後,法國及英國政府作出了這項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