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峻豪:一場還是不見地方、缺乏議題與抗中保台的負面選舉

(張峻豪,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近日,網路上有人稱此次2022年的地方選舉,是台灣史上「最高層次」的一場選舉,因為大家都在討論學位與論文。確實,從林智堅的論文門開始,這場選舉不但向北、向南擴散了檢驗論文的風潮,還在中央及地方府會之間,向上、向下延燒。

而就在各校「學倫會」大概已作成決議後,這場看似失焦的選舉,似乎有了回歸地方議題討論的機會,不過,隨著對岸「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共重談對台工作方針,使得熟悉的「抗中保台」論調又回來了;最近,在台北市長選戰裡,「反中」甚至還變成「反對陳時中」或「反對中國」。如果說,論文事件是強化選民對候選人討厭,進而發展成「負面投票」的起點,即將開始的選戰下半場,又因為「芒果乾(亡國感)」發酵,使「討厭共產黨」為「負面投票」添柴加火。

因為兩岸關係加入戰場,使得今年這場原本就缺乏議題的選舉,更沒有什麼討論政策的機會。當地方選舉無法重回地方,選民也只能從幾顆爛蘋果中挑個比較順眼的,各候選人、各政黨,自然很容易跟著這個趨勢推進「負面競選」,並從中尋找紅利。事實上,從台灣當代選舉史上來看,「負面投票」與「負面競選」交織成的「負面選舉」,是一條清晰的歷史路徑,而這次選舉會不會更深化這個路徑?又將帶來哪些影響?值得我們關注。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1025-opinion-taiwan-negative-campaigning/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