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微創手術切除顱底腫瘤 減少不必要「開腦」手術 最快翌日可出院

減少不必要「開腦」手術  病人最快翌日出院
減少不必要「開腦」手術 病人最快翌日出院

「醫生唔開腦得唔得啊?」要切除病人在頭顱底的腫瘤,以往只能「開腦」進行,剃清病人頭髮,切開並打開頭骨切除腫瘤,但對病人的創傷較大,術後往往要留院一至兩星期。不過,近年已經出現經眼眶進入顱底的微創手術,即「顱底內窺鏡經眶手術」,病人眼眶的傷口減至只有4毫米,患者最快翌日便可出院。

要了解這個手術,先要知道「頭顱底」及「眼眶尖」的位置。頭顱底位於腦部中央深處,附近的神經線和血管縱橫交錯;而眼眶尖則處於眼眶的最後方,是多條重要神經線的通道、空間非常狹窄,傳統手術難以深入處理眼眶疾病。

進行新微創手術時,醫療團隊只需在眼瞼開小切口,並在眼眶放進4毫米的內窺鏡,就可以切除眼眶尖深處的腫瘤,以最短的路徑抵達顱底及眼眶尖深處。此手術較少出現腦脊液滲漏,眼部傷口小且術後外觀良好。更重要是,利用這個手術能避免「開腦」時引致的肌肉和神經損傷,手術中病人失血較少,減低對腦部的影響。

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近年成立了跨專科的顱底手術團隊,聯同香港眼科醫院於2020年開始相關手術,至今已累積超過40宗相關手術病例。團隊使用先進的高清4K內窺鏡及3D模式清晰顯示人體神經線、微血管和顱底結構予醫生參考,以提升手術安全度。

相關的微創手術亦可以應用在其他病症,團隊在國際上首創把手術應用在頭頸癌患者,亦預計微創手術的需求,未來會越來越多。然而,不是所有個案都適合進行「顱底內窺鏡經眶手術」,需要視乎病人腫瘤大小和位置、病人整體健康狀況和手術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