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旅行回鄉 小心感染丙肝病毒

旅行回鄉 小心感染丙肝病毒
旅行回鄉 小心感染丙肝病毒

近來不少市民去外國旅行或回鄉探親,須小心感染丙型肝炎的風險!例如於旅程中紋身或接受治療時,有可能接觸針頭或血液,隨時感染丙肝而不自知。尤其前往相對落後的地方,店家可能重複使用針頭或沒有充分消毒器具,都可能成為感染丙肝的途徑。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杜湋斌指出,肝炎病毒分為甲、乙、丙及戊等類型,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屬於慢性肝炎,「一般社交接觸不太容易感染丙肝,最主要的傳染途徑是血液和性接觸,例如紋身或不安全性行為。另外如在旅行時體驗魚療,讓小魚啃咬腳部死皮,雖較難因而受傷,但如另一名有傷口的人士也在同一個水缸中浸腳,就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

夜市紋身屬高危

本地大部分丙肝個案來自高危群組,例如吸毒人士共用針頭,或不安全性行為。「紋身也是常見丙肝感染途徑,不過香港的紋身潮流愈見普及,很多紋身店的衛生環境已有一定水平;但在發展中國家,如果前往夜市或於酒店等沒受監管的地方紋身,感染風險便相對更高。」杜湋斌說。故無論日常生活、旅行還是回鄉,都應避免高危感染丙肝的場所和活動。

丙肝 肝硬化
丙肝 肝硬化

急性丙肝可無徵狀

若感染而出現急性丙肝的話,有可能出現疲倦、噁心和嘔吐等症狀,較少有嚴重症狀如急性肝衰竭;但更多的情況是患者毫無症狀,錯過治療機會,演變為慢性丙肝。杜湋斌指,慢性丙肝可進展為肝硬化,導致腹脹、食慾不振和水腫等症狀,或是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因此如發現自己有異常的疲倦、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盡早求醫,以診斷是否有肝炎病毒感染;至於沒有症狀但有進行高危活動的人士,亦宜及早檢查,以便發現和治療早期丙肝及其併發症。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 杜湋斌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 杜湋斌

三個月可根治

以往治療丙肝的方法較少,須透過靜脈注射干擾素藥物,成功率不高,副作用也相對較大。目前的治療方法是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療程通常為8至12星期,沒有嚴重併發症,治療簡單容易接受。杜湋斌表示,完成治療後,一般情況下身體中的丙肝病毒會完全消滅。「然而丙肝病毒是一個家族,有六種基因型。故治療成功後,也要避免接觸高風險活動,以免再次感染其他丙肝病毒。」

留意藥物相沖

接受丙肝治療時,醫生須了解病人是否正服用其他藥物,杜湋斌指丙肝藥物可影響其他藥物的代謝速度,擾亂藥物在身體內的分量。一些常見如降膽固醇、抗凝血和抗腦癇藥物,會與丙肝藥物相互影響,降低藥物成效或增加副作用。「如果病人正在服用降膽固醇藥物或薄血藥,醫生會考慮轉用其他三高藥物,或短暫停藥。不過轉藥或停藥可能影響疾病控制,所以醫生會因應情況選擇較少出現藥物相沖的丙肝藥物。」杜湋斌強調,醫生必須向病人解釋,丙肝治療目標是減少長期併發症風險,讓病人明白服用丙肝藥物的重要,不會因轉藥而心生抗拒。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健康/丙型肝炎-旅行回鄉-小心感染丙肝病毒/383379?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