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班子查找不足 管治問題源自林鄭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特首與管治班子舉行集思會,早於首任特首董建華年代已開始,其後的曾蔭權和梁振英也有搞搞「腦震盪」,也並不例外,林鄭月娥周六和司、局長舉行4小時集思會,還加入新聞處處長及所有常任秘書長加司局長的新聞秘書,參加部分討論,查找不足,研究改善策略和措施。

林鄭在社交媒體上提及集思會,她說,「大家都覺得2019年嘅《施政報告》可總結過去兩年嘅經驗,作出些改變。大家又認真檢視咗政府同傳媒嘅工作關係,同意有值得改善嘅地方。究竟有什麼改變同改善,我就先賣個關子啦!」根據傳媒報道,《施政報告》的認受性不足和政府高層和傳媒關係不佳,是集思會的兩個焦點,亦是來年要改善的重點。

特首林鄭月娥和管治班子,周六在政府總部開了4小時的集思會,檢討工作。林鄭月娥Facebook
特首林鄭月娥和管治班子,周六在政府總部開了4小時的集思會,檢討工作。林鄭月娥Facebook

兩個問題各自有個別的原因,但亦互相關連及有共通的因素,未能認清及承認問題的核心,最終只能做點門面功夫,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政府政策仍然是缺乏市民支持,只能倚靠中央直接控制或聽北京話的媒體的支持,民意處於弱勢,主流及較中性的媒體跟著民意走,民意更一面倒,造成管治認受性呈螺旋式下降現象,要扭期形勢並不容易。

林鄭任期5年,首份《施政報告》在上任後3個月推出,沒有足夠時間準備,10月份宣讀的第二份《施政報告》至為重要,須要勾劃願景,定下發展方向,列出政策優次,在餘下任期按部實施,交出成績;但林鄭以「堅定前行、燃點希望」為題的施政報告,主打的「明日大嶼願景」不但未能帶來希望,更令市民擔心變成「明日大愚」、花光萬億儲備;林鄭閉門造「大嶼願景」,繞過自己委任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正正是「明日大嶼願景」及整個施政報告缺乏認受性、民意和輿論支持的一個 重要原因。

施政報告市民反應負面,其後政府在推行一連串政策,包括綜援長者申請年齡、派4000元和「三隧分流」等,相繼引發爭議,不斷衝擊政府的認受性和支持度,特首、班子和政府的支持度下滑,弱勢政府將面對更多的管治問題,包括傳媒關係。

除中央背後支持的媒體,本地媒體多不願意「盲撐」政府,硬踫民意,政府民望低,媒體更不願意挺政府;林鄭上任一年多,傳媒無論高、中層,以至前線記者,普遍感到林鄭獨斷獨行,不願聽不同聲音,司長局長大部份在特首強勢領導下政治能量變得更弱,個別司局長,包括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和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先天已不足,後天也近乎半放棄,無甚作為;少數局長較進取,難改變大局。

傳媒報道,政府高層覺得個別媒體不太友善,甚至在一些半公開的交流場合,和政府高層正面交鋒;媒體與高官有不同意見,所謂正面交鋒,本屬正常不過,關鍵是如何看待不同意見,假如都視之為不友善,忘記了和而不同的道理,只會製造更多敵人,政府高層態度高傲,傳媒又何必要扮friend、客氣?林鄭搞集思會,有沒有人向她說,管治認受性、傳媒關係差等問題,她就是問題的一部份?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