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時的惠理集團 能否借中港牛市翻身

惠理集團 (SEHK: 806) 是為數不多的本地資產管理公司,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旗下管理資產規模為 116 億美元。在 2015 年及 2017 年的中港牛市期間,惠理股價大幅跑嬴指數,亦因而有 “牛市放大器” 的稱號。

可惜,恒生指數在過去三年反覆向下,惠理股價表現亦同樣令人失望,以截稿時 $3.65 計,其市賬率為 1.44,貼近歷史低位。儘管股價低殘,筆者認為惠理的業務已經出現質變,即使中港牛市可能會短暫刺激股價,但長期仍然沒有太大投資價值。

惠理品牌效應不再

惠理旗下基金可分為兩大類型: 純管理費基金及管理及表現混合收費基金。

前者的唯一收入來源為年度管理費,後者為管理費及表現費。惠理一直奉行 ” 兩倍固定成本覆蓋率 ” 的政策,亦即其固定經營開支與淨管理費收入維持在 1:2 的比例。在過去幾年,惠理的淨管理費維持在6億元至8 億元左右,其經營溢利基本盤大約為3億元至4億元。真正吸引投資者的卻是其表現費的收入。在 2017 年的大牛市年,惠理的淨表現費高達 25 億。

下表展示了惠理旗下基金規模在過去三年間的變化:

總管理資產規模

純管理費基金規模

含表現費基金規模

2017年底

166億美元

107.3億美元

58.7億美元

2020年

(截至30/9底)

116億美元

(-30.1%)

78.7億美元

(-26.7%)

37.3億美元

(-36.4%)

根據 eVestment 的統計,亞洲地區的主動型對沖基金在 2020 年間僅錄得約 1% 的資金流出。但惠理在同期卻面對龐大的基金贖回,總資產規模縮小超過 30%,當中盈利率較高的含表現費基金更錄得 36% 的跌幅,遠較同業遜色。

再者,惠理近年開拓的基金都是純管理費型基金,原意是以量取勝,賺取穩定的管理費。但從它們現時的規模,我們可以看到基金獲認購的資金相當有限,反映惠理的市場推廣能力不足,未能在競爭激烈的基金市場脫穎而出。

基金表現遜色 跑輸主要指數

歸根究底,惠理管理資產規模的萎縮可能跟其旗下基金近年來表現不濟有關。投資者願意付出較高的管理費和表現費,自然期望基金能跑嬴主要指數,要不投資者大可購入管理費極低的指數 ETF,更為划算。

以下我們拿惠理兩隻皇牌基金 – 惠理價值基金和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和追蹤 MSCI中國指數的 iShares MSCI China ETF(US: MCHI) 比較一下。

( 惠理價值基金 : MCHI )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 : MCHI )

從上圖可見,在過去 5 年,惠理價值基金絕大多數時期跟 MCHI 表現同步,而惠理高息股票基金更加是大幅跑輸 MCHI。令人失望的表現亦可解釋為何後者的資產規模在過去 3 年跌了近50%。

( 10/2017 資產規模: 33.33 億美元 )

( 10/2020 資產規模: 17.80 億美元 )

結語

在今明兩年,儘管惠理旗下基金可能會受惠於中港股市的上升而獲得表現費,但要吸引新資金和減少基金流走,其需要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最基本要跑嬴近年甚具代表性的 MSCI 中國指數,要不然投資者大可轉為投資在管理費極低的指數 ETF,更為划算。

無可置而,成立近 30 年的惠理正遇到業務發展的樽頸位,出現進退失據。可以預期,日漸多元化的 ETF 市場將會進一步蠶食惠理主動型基金的市場。而在固定收入基金方面,除非公司

找出更有效的市場拓展方法,否則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惠理的資產規模難以獲得突破。

因此,筆者認為惠理並非長遠投資的合適對象。

【相關文章】

中國力推「內循環」必須增持的三大板塊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