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發揮金融大優勢 大灣區實現「無縫對接」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前排左四),中銀香港董事長陳四清(前排左五),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排左六),中聯辦副主任何靖(前排右五),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前排右四),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徐澤(前排右三)。

【星島日報報道】特區政府正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希望香港在大灣區發揮金融方面的優勢。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天表示,要就大灣區進行金融整合,須降低粵港澳三地不同制度構成的政策限制,她期望藉大灣區取得政策突破,進一步完善金融配套服務,務求讓三地市民於區內的交通、購物、日常消費支付,以至一般銀行服務及理財皆能做到無縫對接,配合區內日漸頻繁的人員流動。她又透露,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領導的大灣區中央領導小組,已同意研究進一步的便利措施,包括簡化港澳居民在大灣區開立銀行戶口,以及研究容許香港的電子錢包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使用。 由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以及中國銀行(香港)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昨日舉行,林鄭月娥致辭時說:「大灣區是國家金融發展的重要窗口,是關鍵的一着棋、主要的血脈,對推動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將發揮無可比擬的作用。」對於大灣區的金融整合,她提出四大實踐方向,首先是降低粵港澳三地不同制度構成的政策限制,促進大灣區內生產要素流動,「大灣區雖在一國之內,卻存在兩個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及三套法律制度。要使資源分配更具效率,首先必須降低三地不同制度構成的政策限制,讓區內的人員、貨物、資金及信息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以促進大灣區內居民穿梭三地生活、工作、求學、經商。」 她指出,隨着大灣區建設,可以預見三地居民的互動會更趨緊密,而隨之而來的金融服務業需求也會更為殷切。她期望藉大灣區取得政策突破,進一步完善金融配套服務,務求讓三地市民於區內的交通、購物、日常消費支付,以至一般銀行服務及理財皆能做到無縫對接,配合區內日漸頻繁的人員流動。 她透露,她在兩星期前到北京出席大灣區中央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領導小組也同意我們可以積極研究再出台一些便利港澳同胞在內地發展的具體措施,當中就包括簡化港澳居民在大灣區開立銀行戶口,以及研究容許香港的電子錢包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使用。 林鄭月娥又提到,中央已確認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也會加強粵港澳三地在創新和科技方面合作。就此,香港已改革上市制度,容許未有收益或盈利紀錄的生物科技公司、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高增值及創新企業公司,於聯交所的主板上市,「透過吸引更多新興企業來港上市,也有望聚集相關的資金及投資者到香港,建立濃厚的科創氛圍,使科創企業融資更得心應手。」。 林鄭月娥認為,第四個實踐方向是打造大灣區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她指香港具備發展成熟的資本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可在促進基建投融資,如資金籌集、項目配對、風險管理、專業支援等多方面,配合『一帶一路』的發展,也配合大灣區企業『走出去』的需求。」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則指出,香港金融服務可以在八方面為大灣區作出貢獻,分別是向內地居民提供投資、理財和保險服務的國際化平台、改革上市制度,更好服務創新帶動的新經濟企業、積極推動金融科技發展、協助人民幣持續平穩有序的國際化、成為大灣區內企業「走出去」的國際業務總部和財資中心、成為「一帶一路」基建項目的融資中心、發展債券和綠色金融,以及匯聚和培訓國際金融人才。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