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10月20日起容許室內歌舞表演須核酸檢測 限聚令積極考慮放寬至12人
【星島日報報道】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今日(13日)下午4時就疫情的最新情況舉行簡報會。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和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牀服務)李立業出席。
【17:30】李夏茵表示,根據醫委會的註冊醫生專業守則,醫生發出證明書時,需要經過仔細的專業判斷,基於無可置疑的真確性,並不會受到外圍因素影響。 對於會否考慮統一發放「免針紙」,李夏茵相信,社會對醫生有信任,相關工作不應只由一小撮醫生負責。
【17:00】李夏茵說,因為旅客抵港時有進行核酸檢測,才找到3%人士確診,並可以分析是否涉及變異病毒株,所以目前不適宜放棄抵港時要接受核酸檢測的安排。
她指出,「0+3」檢疫安排實施後,市民多了外遊,呼籲市民如果打算外遊,要確定已接種新冠疫苗,亦最好先接種流感疫苗,因為如果去到外地不適會較麻煩,以及外地疫情亦反覆,應接種疫苗保護自己。
相關新聞:類鼻疽|主要透過皮膚感染 專家:可致肺炎敗血症:https://bit.ly/3MqO5Ig
衞生署:錄29宗類鼻疽6死 患者大部份居深水埗區:https://bit.ly/3EzRClT
【16:40】歐家榮表示,本港今年至今共有29宗「類鼻疽」感染病例,與去年全年的17宗比較,有所增加,過去5年每年平均亦只有10宗個案。
歐家榮指,醫管局九龍西聯網通報有15宗感染「類鼻疽」的個案,患者主要住在深水埗,懷疑當區有聚集性個案,但暫時未能找到患者有流行病學關連,未有發現患者曾去同一食肆或場所。 他指,「類鼻疽」已經成為風土病,致病的病菌在泥土和污水存在,主要攻擊年長、有長期病患和免疫力低的人。他指,打風落雨後,病菌有機會由泥土隨雨水擴散,會密切留意情況。
政府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情況按組圖瀏覽:
【16:30】李夏茵表示,考慮放寬限聚令,是因為市民在2年多疫情,已經歷不少考驗,希望可以有秩序下逐步復常。被問到何時放寬至「0+0」,李夏茵表示,「0+3」的政策只是實施約3星期,還需要時間觀察是否調整措施。
【16:19】政府宣布,由10月20日至11月2日適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容許餐飲處所、酒吧酒館、夜店夜總會、電影院、博物館、會址、酒店等,進行現場表演跳舞活動,表演者需要7日2次核酸檢測,以及當日進入處所進行快測,表演時要盡量戴口罩,與觀眾保持適當距離。非表演者的參加者需要佩戴口罩;主題公園容許戶外範圍飲食;公眾地方群組聚集人數「積極考慮」放寬至12人。
【16:13】李夏茵指復常之路希望不要再徘徊兜轉,希望有秩序、風險可控下推進放寬防疫政策,視乎社會可以承受風險而定。社會的免疫屏障越強、推動速度亦快。政府放寬防疫首要考慮疫情反彈風險。她指出,自從9月26日放寬入境後,每日輸入確診200至300宗上升至300至400宗,輸入確診在旅客佔比3%升至5%。病毒即時繁殖率少於1上升至大於1,意味傳染多於1人。
李夏茵指歐洲的疫情有所上升,世衞強烈呼籲民眾盡快接種疫苗。
香港疫情下市面情況按組圖瀏覽:
【16:12】醫管局今日起,擴展探訪安排至急症及專科醫院及病房,涵蓋38間公立醫院。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說,到本月20日,相關探訪安排會進一步擴展至所有精神科醫院及病房。公立醫院有需要可以加開病牀應付住院需要,也會分流病人去私家醫院。李立業呼籲市民盡快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
【16:10】歐洲、英國及新加坡的個案亦有上升,而根據新加坡的數據,近日確診數字急升,過半數屬XBB亞系變異病毒株,入院人數亦有上升,但嚴重個案維持低水平,暫未有證據顯示涉及變異病毒株XBB會引致較嚴重個案。
【16:10】過去7日錄得52宗死亡個案,較前期46宗上升。
過去7日確診個案之中,BA.5病毒株錄得89.3%,BA.4%病毒株錄得4.9%,BA.2.12.1只是佔1.3%。
變異病毒株XBB.1個案方面,過去7日錄得29宗,當中24宗抵港陽性,餘下5宗第二日陽性,主要來自新加坡、印度、英國、泰國、印尼、美國、德國、阿聯酋、捷克。
過去7日24間安老院舍及18間殘疾院舍出現個案,較之前一星期上升。過去7日3586宗師生確診涉及663間學校,同樣較之前一星期上升。
【16:00】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每日確診個案有上升,過去7日每日平均4871宗確診,比起再前7日3753宗有30%上升。
過去7日每日確診4509宗本地個案,3479宗本地個案有30%上升。過去7日每日確診362宗輸入個案, 274宗輸入個案有32%上升。輸入個案佔比7.5%,抵港旅客之中有3%在機場檢測陽性。
歐家榮說,在9月19日至25日期間,抵港旅客中約有3.1%人,在7日內確診。而在9月26日後至本月2日的7天內,抵港旅客中約4.9%人,在7日內確診。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