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高危群組打針與否風險無異 專家稱現不宜推全民檢測

【on.cc東網專訊】港府谷針不斷,但不少市民出現針後事故,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及內科學系早前進行4項不同高風險群組人士,包括慢性病患者等的研究,並於今日(28日)發布結果。研究發現,患者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出現副作用或異常事件的風險,與未有接種疫苗者相比並無顯著差異。

研究於新冠疫苗安全監測計劃中,取得截至去年7月底醫院管理局的電子病歷和衞生署的疫苗接種紀錄數據,評估市民大眾接種疫苗後發生副作用或異常事件的風險。首項研究統計約88萬個慢性病患者的數據,當中約30萬名患者接種了疫苗。

研究發現,在接種首劑疫苗後的28天觀察期內,合共2,807名慢性病患者出現出現心律不正、亞急性甲狀腺炎等關注事件,當中有469人接種由內地研發的科興疫苗,292人則接種由中國復星及德國藥廠合作的復必泰疫苗,其餘2,046人未有打針。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黎子駿認為,關注事件的發病率罕見,而接種疫苗的患者出現關注事件風險並無高於未接種者。黎又指統計學上,未能證實接種科興疫苗的風險高於接種復必泰疫苗,並解釋兩者出現關注事件的比率佔整體患者僅相差0.1%。研究同時發現,患兩種或多種慢性病患者接種疫苗後亦未見會有更高風險出現關注事件。

其他研究又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接種疫苗後出現關節炎發作與疫苗接種之間沒有顯著關聯,而曾染疫人士打針出現關注事件的風險亦與其他人無異。他們又稱接種疫苗未見令炎症性腸病情惡化。

另外,身兼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認為,本港現時並不合適實施全民強檢並且禁足時,現時疫情正處於高峰,強檢時會找到很多個案,根據早估算最少有近100萬人染疫,但本港未有足夠隔離措施配合以隔離確診患者,強推措施反而浪費精力及時間,或令其他嚴重病人難以得到幫助,亦令人無法接種疫苗。

孔認為,強制檢測最好於疫情初期或後期時推行,以找出潛在患者送往隔離,加快完結或控制疫情,並稱現時應提高長者接種率,令他們至少打了一針,才有助疫情回復穩定。他補充,科興疫苗的初步研究顯示,6個月大至2歲幼童適當接種疫苗,但委員會正等待數據正式公布,現時惟有同住家人均打齊針以建立家庭防疫屏障。

《香港疫慌》專頁:http://hk.on.cc/fea/hkdisease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