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劍擊 練協調 學做人

【晴報專訊】輪椅劍擊世界冠軍余翠怡的故事,相信帶給兒童的啟示,正是憑毅力,奮鬥便可獲得成功。她期望劍擊運動在香港能更普及,遂與恩師鄭兆康及其他朋友合股,在觀塘開辦劍擊運動學院。 劍擊運動學院(FSA)上月底開幕,京奧金牌名將仲滿、倫奧金牌得主李娜等也前來到賀。自04年連續三屆在殘奧共獲七金一銀一銅的余翠怡坦言創業是夢想,她希望基層兒童同樣感受到劍擊的好處,遂與成長希望基金會合作,義務教導深水埗、石硤尾區基層青少年劍擊運動。雖然不是親自教導,但她期望自己的故事可激勵基層家庭的兒童。「小時候患骨癌需要截肢,參加劍擊令我變得更有自信,在運動場上學會堅毅不屈的精神。」 不少人視劍擊為中產家庭的玩意,余翠怡不認同,「只要你有潛質、興趣,都有機會學這種運動。」跟慈善團體合作,她視為回饋,想基層孩子認識劍擊,當中有潛質的孩子,亦會提供其他支援。 三歲學習 學院開設精英班、兒童甚至親子班,讓家長跟孩子同步學習劍擊。教練趙恩澤自小學四年級開始學劍擊,但這一代兒童不少早在四歲已開始學劍擊,而親子劍擊班更可在三歲開始。「劍擊是一項很刺激的運動,若父子一起學,也很不錯。」趙恩澤說,親子班用的是膠劍,就算被刺中,也不會覺痛,況且學生會戴上護胸、頭罩,全塑膠面罩,裝備既輕巧亦具相當保護性,就算是家長亦然。「不過,成人學劍擊會用鐵劍。」劍擊首重禮儀,比賽前與對手用劍敬禮,完賽後握手,是每位學員必須做的動作。說起劍擊好處,趙恩澤說對身體協調有很大幫助。「你望到目標,身體是否配合刺過去?而對方亦會有反應,識擋,這便要眼明手快。戴上整套裝備都很焗,你會否不受影響,頭腦仍然清晰下決定?」他覺得可延伸至現實生活中各樣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加強專注力。 面對輸贏 若家長只視學習相對較冷門的運動,幫助升讀名校,前香港劍擊隊總教練、現為FSA院長的鄭兆康,覺得這想法太功利,劍擊真正的好處,是幫助孩子學做人、強身健體。「劍擊可啟發思維,考腦筋、練敏捷反應……」 不同性格特質的兒童也適合學劍,按身體條件、興趣可學花劍、重劍、配劍。學劍如學做人,鄭兆康說,在比賽場上要尊重教練、對手、裁判,在比賽過程有輸贏,得自行面對困難,這亦訓練獨立能力。「如人生,有高低潮。怎樣在人生高潮不驕傲?低潮不氣餒,得從運動場上學習。」 撰文:羅惠儀 攝影:湯炳強 編輯:余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