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經濟亮麗 隱憂加息樓泡

【經濟日報專訊】受惠低基數與外貿和樓市支撑,本港首季經濟大步增長4.3%,全年應可達港府預期的2%至3%增長。惟聯儲局續加息與縮表箭在弦上,明年勢衝擊本港已泛泡沫的樓市以至經濟。 本港首季經濟增長強勁,錄得6年以來最高季度增長,底因主要有三。其一是基數效應,去年第一季按年經濟增長僅得1%,相較下,今年首季便特別出色。惟若如與去年第四季相比,按季增長實降至0.7%。其二,受惠外圍經濟改善帶動外貿復甦。去年首季貨物與服務業出口分別下跌3.5%與5.4%,今年首季則大舉改善至增長9.2%與2.6%。 外貿復甦有力 樓熱拉動投資 其三,得力於熾熱樓市拉動的強勁樓宇及建造活動。其實私人投資仍相當乏力,機器、設備及知識產權產品的投資按年大跌8.9%,只是樓宇及建造的投資增長強勁得彌補有餘,令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不跌反升6.4%。 展望未來3季,外圍經濟勢頭仍良好,本港外貿應可持續復甦。內需方面,失業率處於3.2%低位及訪港旅客回升,應可拉動消費。至於私人投資陰霾或許難消,但據政府調查,大型企業對短期業務前景的看法稍為轉趨正面,加上若外貿持續改善,應可增加企業對投資前景信心。 因此,雖因基數效應減弱,未來3季按年經濟增長勢大為回降,但全年要達到政府預期2%至3%之間,尤其下限,應該不難,可略高於去年全年2%的增長。 然而,本港經濟挑戰其實甚大,只是不在今年,而在明年。一方面,是美國聯儲局勢續加息,從今次加息周期開始計,到今年底很可能已累計加息1.25厘,到明年底則可能已累加2厘或以上,本港實行聯繫滙率,中美息差難以如此大,港息今年底明年初很可能要升。更何況,儲局已打算今年底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過去9年間流入本港的1,300億美元資金勢開始流出,只是規模與速度難以逆料,將令本港息口加壓更大。 港息終隨美升 港樓或失動力 另一方面,本港樓市熾熱已達泡沫程度,即使中產若無父蔭亦難上車,若超低息環境終結,樓市雖然大跌機會甚微,惟上升動力恐怕難續,靠熾熱樓市拉動的經濟增長,亦難免轉過頭來受拖累。 熾熱樓市是雙面刃,歷史上還從未有只升不跌的樓市,本港經濟最大的挑戰正是加息與隨之而來的樓市調整,考驗明年將至。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