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整體開心指數創2018年以來新低 近三成人自覺精神不健康
疫情復常,但復甦速度不似如期,加上過去數年港人在疫下生活身心俱疲;有調查發現,結果顯示「香港整體開心指數」,以十分滿分,跌破6分只有5.88分,較疫情時更低,創自2018年的新低。近三成人認為自己精神不健康,當中照顧者的精神狀態更差。團體認為,個人層面應刻意預留時間空間休息和放鬆,有需要時向信任朋友傾訴或尋求專業協助;政府亦應重點關注照顧者,待業人士和青年人的精神健康,並提供更多戶外空間和室內設施等,讓市民地方「喘息放空」。
調查由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主辦,7月18至23日在網上收集了1,283份問卷,結果顯示香港整體開心指數,以10分滿分,今年只有5.88分,較2020至2022年介乎6.16至6.59分低。兩成四人覺得自己不開心,比例較去年增10個百分點。四成半人覺自己開心。
逾半人有中度至重度抑鬱症狀
香港人的精神健康狀態不如去年表現,平均分由2022年的6.38下降至2023年的5.67。認為自己精神不健康的人士由2022年的16.7%增加到2023年的29.7%。照顧者(5.31分),18至24歲的青年(5.26分)和待業者(4.83分)精神健康最差。超過一半市民有中度至重度的抑鬱情緒症狀,有16.8%人幾乎每天感疲倦或沒有活力;12.8%幾乎每天入睡困難、睡不安穩或睡眠過多;10.9%幾乎每天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樂趣。
香港開心D顧問及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副院長(研究)、中西醫護及復康中心總監及教授林清教授指,雖然疫後社會要求或希望香港人復常、經濟復常、生活復常,但數據顯示港人身心靈未復常。要社會真正復常,要先解決港人內在情緒和精神健康的問題。團體指,市民評估自己的狀況,預留時間空間休息和放鬆;學校盡早引導和幫助學生探索人生目標、價值和意義,加強心理、情緒管理教育;僱主可考慮為員工加添情緒健康支援的服務和福利;政府應重點關注照顧者、待業人士和青年人的精神健康。
立法會議員、香港開心D聯席主席狄志遠表示,樂見政府近期對支援照顧者的重視,但針對照顧者經濟支援受惠人數較少,社區支援服務仍然不足,希望當局繼續完善支援照顧者政策。他又指,樂建政府推廣的「夜經濟」,但提醒要有開心情緒,市民才會樂於消費。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本地/香港整體開心指數創2018年以來新低-近三成人自覺精神不健康/402602?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