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總會面 陳健民:林鄭將民間公投報告留喺梳化,攞都唔攞走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審訊第八天:2018年11月29日(周四)】

2014年雨傘運動9人被控公眾妨擾罪,控方今早傳召最後一名證人,不足一小時完成作供。法官陳仲衡隨即宣布9人被控的所有罪名表證成立。

代表「佔中三子」的資深大律師麥高義表示,被告戴耀廷決定不傳召證人、不自辯,即傳召第二被告陳健民。被告欄內的懲教人員打開木門,陳健民徐徐走到證人台,左手拿起聖經,讀出基督教誓詞,然後背向公眾席而坐。

在麥高義詢問下,陳健民首先讀出公民抗命的理念,其後詳述佔領運動的四個階段,其中提到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等官員曾與「佔中三子」會面,但林鄭離開會議室時,並沒有取去「佔中三子」準備的公投結果報告書,「留喺梳化,攞都唔攞走」。

「佔中九子案」審訊每日報道結集

陳健民用廣東話自辯,指明天繼續作供,暫不宜受訪。莊曉彤攝
陳健民用廣東話自辯,指明天繼續作供,暫不宜受訪。莊曉彤攝

據陳健民供稱,整個「和平佔中」運動分四個階段,當中最後一階段才是公民抗命,此前三個階段是:舉辦商討日、公投授權民間普選方案、與政府溝通。2013年6月至2014年月舉行過多次商討日,完成第一階段;2014年6月20日至29日舉行民間公投,最終有79萬人投票,真普聯方案獲最多支持;取得公投結果後,「佔中三子」即聯絡政府。

2014年7月29日,「佔中三子」拿著公投結果報告與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等會面。會面在金鐘政府總部內的一個會議室進行,不足一小時。

陳健民表示,他們希望政府明白市民想要一個有競爭的選舉,如果政府不同意公投結果的政改方案,期望政府再提建議,「但我發覺個會議根本無機會詳細討論政改方案,在場的劉江華局長,不斷淨係話我們激進,而林鄭只係重覆希望我們盡快結束這場運動。」

麥高義詢問,這是會上得到的清晰訊息嗎?陳健民稱:「我收到的訊息係政府不願意同我們有具體的談論,她連下一次會不會見我們都不承諾,就離開會議室了,而且仲將公投結果報告留喺會議室的梳化,攞都唔攞走。」

但陳健民不認為這個會面失敗、代表溝通階段結束,而是人大常委於2014年8月31日發表的「831決定」,為香港政改製定框架。8.31令陳覺得北京政府已經下了決定,沒有溝通的餘地,始進入公民抗命階段。

林鄭月娥任政務司長時負責政改,8.31前夕曾與「佔中三子」會面。資料圖片
林鄭月娥任政務司長時負責政改,8.31前夕曾與「佔中三子」會面。資料圖片

陳健民作供時由2013年講起,指當時他與戴耀廷相識但不熟,與朱耀明則是多年的朋友。他知道戴耀廷於2013年初在《信報》寫了一篇關於公命抗命的文章。被問到是否同意該文章,陳健民表示當時不完全同意,因為他覺得:「公民抗命的精神不單只講佔領一個地方,最重要的精神,係參與者通過自我犧牲,去感召社會關注不公義的情況。」他又糾正法庭翻譯員的英文用詞,不公義應譯作「injustice」而非「unfair」。

2013年3月10日,戴耀廷在《明報》「點名」陳健民與朱耀明,稱二人應該帶領公民抗命這樣的一個社會運動。陳健民表示,事前未獲諮詢。其後《明報》安排他與戴對話,這才深入了解到佔領中環的理念,「我比較了解他不只是講佔領,他希望在任何公抗之前,社會應該有充分的討論(deliberation),公抗只係最後手段(last resort)」。

麥高義問:「對於你來講,你認為一個恰當的公民抗命的精髓係乜嘢?」陳健民答:「最重要係引起社會關注不公義的現狀,所以必需要用一個和平非暴力的方法,咁樣先可以獲得社會的同情理解,去關注那個不公義的情況,如果對社會造成一些干預(陳以英文補充說:「destruction」),都係必需要合符比例的,最核心的精神就係自我犧牲的精神,因為參與公抗的人最尾可能要承受刑責。」他自言,參與運動時想到會被定罪,甚至考慮到工作會被影響。

陳健民接續被問,為何現在不認罪而選擇抗辯,他說:「因為我認為這些控罪係不合理的,特別係有些控罪好深遠咁影響我們的言論自由,如果他們控告我們合理的控罪,譬如一些涉及未經批准的集會的控告,我想,我係不會進行抗辯的。」聆訊明續。

【案件編號:DCCC 480/17】

2014年9月28日凌晨,「佔中三子」與學聯代表在大台上。蘋果日報照片
2014年9月28日凌晨,「佔中三子」與學聯代表在大台上。蘋果日報照片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