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智庫:政府定義中產月入1至4萬元

新聞智庫:政府定義中產月入1至4萬元

政府常被批評沒什麼政策幫助中產,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被記者問起時,就說自己好了解中產,因為他自己都是中產。一說完就引發一片嘩然,令到他要澄清,自己具中產背景。到底怎樣才算中產呢?最簡單就是計收入。

原來香港政府對中產是有定義的,指的是月入1至4萬元的家庭。財爺月入達32萬,如果照這個計法,要減人工減剩一成,才是政府定義中的中產。

統計處數據,在2011年,收入1萬至4萬的家庭,達125萬個,佔整體家庭數目百分之53,即差不多一半市民是中產。有學者批評政府的中產定義過時,一般人都不會認為月入1萬是中產,何況現在有最低工資,很多行業月薪都至少有6、7千元,一萬元並不算高。

美國就定義每年收入超過20萬美金就不再是中產,即月薪13萬港元,財爺都超出這個範圍。由理論層面看,只用收入來定義,可能比較狹窄,亦有人用職業區分。共產主義學者馬克思就認為,處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有小資產階級,就是現在所說的中產。

小資產階級本身是指一些小型公司老闆,後來加入經理、行政人員、專業人士、和公務員等。馬克思認為他們雖然都是僱員,卻是資產階級的爪牙,無產階級的敵人,所以應該將他們視為小資產階級。

本港社會學學者呂大樂就提出過,香港的中產是指具專上學歷,由基層做起,靠拼搏提升自己生活的人,多數屬於專業人士,或者經理及行政人員。根據推算,香港大約有兩成人是中產。

職業、收入和階級不同,生活方式自然都不同。財爺說,中產是一種生活方式,其實都算正確的,但喝咖啡和看電影是否算中產,就見仁見智了。說到底,社會階層不是只分為3層這麼簡單,中產之內都可以有偏上層和偏低層的人。雖然財爺說自己是中產好像有點怪,但他又的確不算是富豪,形容他是打工皇帝就最適合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