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發展STEM教育 培育學生協作及溝通等能力

【on.cc東網專訊】近年不同中、小學校正着力發展STEM教育。早期很多學校都發展機械人、編程和計算思維等方面的元素,提供機會讓學生動手解難,近年來也發展至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助理院長(外務及知識交流)霍偉棟今日(7月1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講述STEM教育對於學生在創新科技方面的重要性,培育學生的新世代所提倡的思辨、解決問題、創造、協作及溝通等能力。

霍偉棟指,教育局早前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旨在培養學生從小學習人工智能創新科技的興趣及能力,並加入人工智能的倫理、風險及對社會的影響,引導學生善用人工智能解決問題。以伊利沙伯中學為例,學校在初中設計了不同的跨學科活動。中一學生進行魚菜共生活動,探究動植物的生存條件。在活動中,結合電腦科及科學科的知識,學習編程,配合器材量度酸鹼度作為魚菜共生延伸活動。亦有自製風速計活動,綜合物理、化學、生物及電腦科知識,並配合工程設計流程,自製風速計。

至於在喇沙書院,團隊為學校舉行不同學校參觀及交流會,讓中小學分享及交流創新科技軟硬件與學校STEM課程的教學應用及課程規劃。在過程中,教師們了解到不同學校的優秀STEM課程設計及教學經驗,有助學界逐步優化STEM課程及融入不同STEM元素於校本課程。另一方面,學校與校本支援團隊籌劃人工智能學生工作坊,活動內容深入淺出,讓學生能了解最新的人工智能發展及體驗人工智能於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小學方面,聖公會蒙恩小學小一至小六每級都各有兩個不同跨學科的STEM主題。專題研習活動結合了數學、常識、電腦科,透過不同的科學探究實驗及教學策略,讓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反思活動中所學習到的公平測試及協作分工。學校已建構初步的STEM縱向及橫向發展藍圖。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