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生來港插班急增 中學校長:可紓緩學童不足問題
【獨媒報導】近年本港學齡人口下跌趨勢明顯,有中小學面臨縮班,甚至殺校的命運。不過隨著政府的「搶人才」計劃,不少內地學童今學年隨父母來港插班。津貼中學議會主席、九龍真光中學校長李伊瑩於電台節目中表示,有學校過去只收到約數十份申請,今年卻收到近500份申請,包括中一至中四,認為可以紓緩本港學童不足的問題。她又指,插班生質素不一,整體「英文稍遜啲,數學明顯強啲」,並希望「香港有多啲年輕人喺度學習」。
中學校長:英文稍遜、數學明顯較強
李伊瑩今早接受港台《千禧年代》訪問時表示,不同學校新學年插班申請的增幅不同,有學校以往普遍收幾十份申請,今年收多至500份。她指申請人大多是內地人才計劃的受養人,亦有疫情期間在內地讀書的「雙非」港籍學生,學校方面又以banding高的申請數量為多。
在收生準則方面,李伊瑩表示要視乎不同學校的校本政策,通常先初步篩選,之後再進行入學試及面試,同時綜合考慮學生的背景、過往成績,以及推薦信等。她形容學生質素不一,要「睇情況」,「英文稍遜啲,數學明顯強啲」。她續指,插班生入學後亦會得到一定支援,若插班生數量少,學校多會設夥伴計劃,或由老師進行個別輔導;若錄取較多插班生,則有大規模的支援,包括英文課程、繁體字課程,以及認識香港的文化考察等。
李伊瑩指,由於中一至中四都有插班申請者,有機會紓緩收生壓力,收生不足的學校亦可以考慮錄取更多插班生。她認為,本港的基礎教育很優秀,希望「香港有多啲年輕人喺度學習」。
小一插班生較少 可用簡體字默書過渡
在小學方面,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校長陳淑儀在同一節目中就指,大部分申請學童來港讀書的家長已透過「優才」、「高才」計劃獲批來港,不過小一的插班申請數量較少,主要為中高年級學生。她認為未必可以紓緩收生壓力,不過「總好過無」,並希望內地家長對香港基礎教育更有信心,鼓勵學童小一即來港。
陳淑儀亦稱,小學的支援主要集中在繁體字和廣東話,並以默書為例,指內地來港學童可以有一個過渡時期,允許使用簡體字默書,令其逐漸適應繁體字環境。廣東話方面,她認為「普教中」可以協助學童適應,插班學生亦可與本地學生互助,彼此學習廣東話和普通話。
至於部分由教育局轉介的插班學生,兩位校長均表示會接收這些學生。陳淑儀指:「如果教育局分區清楚知道每一間學校現在學生人數,如果見到年級上仍然有學額,佢(教育局)都會派學生就讀。如果學校有學額,當然唔可以拒絕啦,因為我哋嘅學額都係來自公帑呀嘛。」李伊瑩亦笑言:「咁一般佢(教育局)轉介得嘅學校都要幫手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