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電訊商 積分換禮品 詐騙此中尋

陳小姐收到詐騙SMS短訊失2.4萬元。(梁智姍攝)
陳小姐收到詐騙SMS短訊失2.4萬元。(梁智姍攝)

詐騙案件不絕,其中釣魚騙案今年首季多達1,408宗,佔整體科技罪案兩成,涉款2,610萬元。釣魚騙案之所以多人中招,是因為騙徒冒認的對象及行騙幌子愈來愈本地化及「貼地」,當中73%冒認電訊公司、12%假冒零售集團獎賞計劃,令市民防不勝防。受害人的年齡層及背景非常廣泛,不乏專業及高學歷人士,損失最多的受害人為一名碩士生,痛失值250萬元的虛擬貨幣。若單計因SMS手機短訊而受騙,損失最多的為一名會計師,被轉走70多萬元。

碩士生轉走值250萬虛擬幣

首季損失最多的受害人為一名碩士生,該碩士生一向有投資虛擬貨幣,在社交平台Twitter看到一則貼文,指免費送出USD Coin(USDC)。他按貼文的連結,進入了一個假網站,並安裝了一個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期間網站詢問是否連接網上錢包,他按了「是」按鈕。雖然他未有輸入任何用戶名稱及密碼,但卻執行了一張智能合約,將價值250萬元的USDC轉走。

輸入信用卡資料前須三思

至於因SMS釣魚短訊而蒙受損失的六旬會計師,1月收到假冒電訊商的SMS短訊,指其帳戶積分快將過期,會計師按入短訊中的連結,以積分兌換一個藍牙耳筒,並留下信用卡資料。數日後,會計師收到銀行的通知,指其信用卡交易金額超出上限,始發現其信用卡在過去數日被人盜用,簽帳了逾70萬元。

另一名受害人陳小姐透過視像訪問分享受騙經歷,憶述她早前收到假冒電訊商發出的SMS短訊,同樣指其積分快過期,要登入連結換禮物。由於其家人有相同會籍及曾成功換禮物,她不虞有詐按入連結,該假網頁指可用積分加1元換購藍牙耳筒,她遂按指示輸入信用卡資料及住址等,惟她翌日收到發卡銀行的短訊提示,通知其信用卡進行兩次可疑交易,涉款2.4萬元,她始知上當。她無奈道,目前正與發卡銀行協商,暫未知可否由銀行賠償,又指事後銀行雖寄來新信用卡,但坦言:「新信用卡唔敢用,陌生短訊唔敢睇。」

受害人不分老幼 中年最多

執法部門今年首季偵破246宗相關案件,拘捕34人,九成釣魚騙案與手機短訊及即時通訊軟件有關,其餘則與電郵相關。受害人年齡層廣泛,介乎18歲至78歲,當中以51至60歲最多,佔整體近四分之一。受害人六成為女性,四成為男性。騙徒善於捉心理,利用提供優惠等藉口吸引市民按連結,亦會與時並進,冒認不同機構進行詐騙。今年4月起,有騙徒更冒認不停車繳費服務「易通行」計劃,但暫無接獲相關報案及錄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