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香港山頭 5 種山茶花佔盡風景綫

【經濟日報專訊】由隆冬到開春,山茶花始終佔領着香港郊野的風景綫,大頭茶、油茶、大苞山茶、香港茶、米碎花等品種的繁花,或先或後、或聚或散地此開彼落着,令冬日的柏架山、太平山、大帽山、大嶼山等群山峻嶺依然林木蒼翠、花開不斷。 1.大苞山茶最巨 香港野外山茶科品種的花朵有體積大小的區別,惟大多數均是白瓣黃蕊的。先說花冠最大的大苞山茶。大苞山茶(Camellia granthamiana)是山茶科山茶屬小型常綠喬木,是香港瀕危植物。首次於1955年由任職於農林部的劉松彬在香港大帽山發現,並以當時港督葛量洪的名字命名。現在受香港《林務規例》所保護,並載入《中國植物紅皮書》和《廣東省珍稀瀕危植物圖譜》。它葉革質,橢圓形,葉面帶光澤,端尖底圓,無毛,邊緣有細鋸齒;花如碗口大,色白無柄,單生枝頂,苞片萼片圓形,花瓣基部連生,8 - 10片,蕊淺黃色;蒴果球形略扁。 此花主要分布在大帽山、馬鞍山,近年在以賞紅葉出名的大棠山道的山坡蓬草間亦發現不少。 2.大頭茶最普遍 大頭茶(Gordonia axillaris)是本港最普遍的喬木之一,在很多山邊均可以看到它的蹤影,且不乏以密集成林地生長,故一旦到了花期,只要到麥理浩徑或港島徑走走,就輕易看到如白雪團團的開花壯觀局面。大頭茶是山茶科大頭茶屬常綠喬木或小喬木,頂芽褐紅色,葉革質,長圓形,先端尖,邊緣上半部具粗鈍鋸齒,下部全緣,略有反捲,葉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均無毛;花常單生在小枝上部葉腋,多數,花冠大,僅次於大苞山茶,5片白瓣,闊倒卵形,雄蕊黃色多數;蒴果圓柱形,具5稜,先端尖,成熟時5開裂,彈出連翅種子。 3.油茶最有用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山茶科山茶屬灌木或中喬木,又稱茶子樹、茶油樹。葉革質,橢圓形,先端尖而有鈍頭,基部楔形,葉面深綠色,發亮,葉底淺綠色,邊緣有細鋸齒,葉柄有粗毛;花頂生,花瓣白色,5 - 7片,倒卵形,先端凹入或2裂,基部狹窄,花蕊黃色。蒴果球形,木質,中軸粗厚;花期在冬春間。它與大頭茶的外形十分相似,只需通過葉片鋸齒位置、花瓣形態及果實形狀的對比,便很易識別。油茶種子可搾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是優質食用油。 港島的赤柱及鶴咀、新界的大帽山及大嶼山在冬日均可看到油茶花朵盛放。 4.米碎花最小 米碎花(Eurya chinensis)也許是最細小的茶花,是山茶科柃木屬灌木,故又叫米碎柃木。葉薄革質,倒卵形,邊緣密生細鋸齒,有時稍反捲,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葉底淡綠色。小花4 - 5朵一束密集地簇生於葉腋或枝幹上,花瓣5片,白色,倒卵狀;果實圓球形,成熟時紫黑色;花期在11月至翌年1月左右。 此花生於山坡、灌叢路邊或溪河溝谷灌叢中,如大欖涌郊野公園一帶的土徑等。 5.香港茶最紅 還有一種同樣在冬日盛放的茶花就是香港茶(Camellia hongkongensis),它是本港野生茶樹中唯一開紅色花朵的品種,是1849年由伊歷上校在香港扯旗山首次發現而以香港命名的原生植物,後來又在薄扶林、聶高信山、柏架山等地續有發現。又名香港紅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屬小喬木,屬香港瀕危植物,現受到香港《林務規例》所保護;嫩枝色紅無毛;葉革質,長圓形,端尖底楔形,葉面亮無毛,邊緣有疏鈍齒。花鮮粉紅色而無柄,沒香味;花瓣5片,雄蕊黃色;蒴果球形。 現在位於太平山山頂公園內有數株香港茶,樹冠頗為壯觀,每到12月至3月的花期,繁花不斷開放,落花鋪滿大片草地。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