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年教小孩認識社會 兒童雜誌《木棉樹》6月停刊
「沙田到中環線,連環爆出作弊醜聞:紅磡站的月台層板裡,很多鋼筋被人偷偷剪短了……」
「在中國新疆,居民不需要犯罪,就可以被直接抓進拘禁營。這是新疆『清除極端思想』運動的一部分……」
「路透社的兩名緬甸記者,因為調查軍隊屠殺羅興亞人的事,被緬甸政府抓起來。最後以『危害國家安全』的罪名,判處七年監禁……」
上述內容出現在《木棉樹》其中一個欄目「小麵人大事記」,在每期月刊佔了兩頁,包括5至6篇香港、兩岸和國際大事,以簡單易懂的語言向小朋友講解新聞。
兒童文學月刊《木棉樹》1998年創刊,對象是小三至小六學生,內容涵蓋童話、小說、童詩,還有時事。出版20年,《木棉樹》將於今年6月停刊,正式告別小讀者。停,是因為創辦人及主要內容編輯黃雅文的身體難以支撐,她3年前患上癌症,雖暫時康復,但復發風險大,她難以再為雜誌勞心勞力。
《木棉樹》的辦公室在火炭一座工業大廈,內有一個個擺滿童書的書架,書架間特別闢出空間,放了些公仔及繪本,讓小朋友可以坐在地上或木椅上看書。身形纖瘦的「木棉樹大姐姐」黃雅文穿著白恤衫,頭髮有點凌亂,從書架堆中走出來。「木棉樹大姐姐」是她在1998年創刊之初,向小讀者的自我介紹。現年40多歲的她,笑說現在一直冒充是「大姐姐」:「我創刊嘅時候的確係姐姐嚟,而家用呢個名都好尷尬,可以唔用嘅話我都唔用。」
《木棉樹》的內容,本來只是童話、小說等兒童文學,加入時事內容,黃雅文說是因為時代變化:「以前我覺得小朋友可以慢慢長大,到佢對新聞有興趣,先嚟認識呢個世界複雜嘅地方,但可能呢個諗法有少少過時。而家我感覺新聞愈來愈滲入小朋友嘅生活,同埋佢哋有通識,佢哋一定要識新聞。」
近年遊行隊伍中,不時會見到家長帶著小朋友,小朋友似懂非懂對著傳媒鏡頭說話。黃雅文說:「呢個年代做小朋友,可能每日睇新聞,或者爸爸媽媽帶佢去遊行嘅時候,佢都可能覺得好困惑,佢未了解呢個世界,但居然已經需要參與,他們可能會想:『當大人講緊啲議題嘅時候,其實係唔期望我會明呢,定係只係期望我舉手呢?』我希望有個窗可以俾小孩知道,呢個世界發生緊咩事。」
黃雅文在2016年開始設置這個窗口,帶小朋友看世界。在每一篇挑選的大事中,她盡量以淺白的語言跟小朋友解釋,避開艱澀難明的詞彙,務求令小朋友明白事件大約的脈絡。而挑選事件的準則,是小朋友會感興趣的事,或重要大事,還有事件能否帶來更多資訊,如在介紹深圳佳士工人工潮時,也會向小讀者解釋甚麼是工會、工運等。
沒有採訪過新聞的黃雅文,在撰寫這個專欄時,既要留意選材用字,又要令小朋友容易明白,難度甚高。「做呢樣嘢係有風險,你描述嘅世界,唔同故事入面嘅正邪,我哋要喺好短嘅篇幅裡面,提到基本嘅正同負係乜嘢,呢樣嘢我哋其實要處理得好小心。我唔知點樣可以令新聞有趣,而又喺是非嘅天秤度企得中立。我哋既要中立,又唔可以過分中立,過分嘅中立係一種退縮;我哋既要顯示出事件嘅兩面,又唔可以篇幅太長,呢個要求太高。」
費了如此多心力製作時事專欄,卻未必符合小朋友的口味。《木棉樹》每期都設有投票,讓小朋友選出喜歡的專欄,「小麵人大事記」的評分只屬中下,「只睇分數的話,佢係不受歡迎嘅,你諗吓你所付出嘅努力同埋你嘅收獲,你就會覺得呢單生意做唔過,以付出嘅時間嚟睇,唔係好化算嘅買賣。但我喺書展見到,年紀大啲嘅讀者多啲機會喜歡,佢哋會話鍾意睇真嘅嘢,唔鍾意睇假嘅故事。」《木棉樹》Facebook專頁上,不少家長亦指喜歡這個時事專欄,大讚專欄讓孩子了解世界。
生於70年代的黃雅文,小時候喜歡看書,對時事卻是零興趣:「我係港豬,我係好唔關心時事嘅人,我童年身邊發生咩事全部唔知。」讀書時,她連中國領導人也不知道是誰。由不熟悉時事,到要向小朋友介紹時事,一切要倒帶至2012年。
政府計劃推行國民教育,當年有學校老師給了黃雅文一份《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一看她就嚇怕:「你都睇得出本書好唔妥吓,你會諗:『到時我哋真係要教呢個呀?』佢話人大嘅方式係一個真正嘅民主議會,呢個同我哋常識違背,我哋一般會覺得人大係橡皮圖章,但佢話呢個係真正嘅民主、有效率。」
國教來勢洶洶,蠢蠢欲動撲向心智未成熟的年輕人,黃雅文深感不安:「會諗其實佢(國教)可以同小朋友講咩呢?你諗吓小學生對呢個世界嘅理解,可能仲係停留喺黑白分明嘅階段,我哋要點樣話俾小朋友聽,呢啲咁複雜嘅事件呢,當時我覺得好不安,但唔知可以做咩。」到後來眼見國教似乎勢在必行,黃雅文開始著急,「當時發覺冇辦法,我哋要做個回應。如果佢真係要全港推行的話,我哋應該要做一個專欄,俾小朋友知,其實真正情況係點樣。」
為勢所迫下,黃雅文硬著頭皮,打算以一己之力對抗背後千軍萬馬的國民教育,打一場「洗腦攻防戰」。她後來把專欄內容放上Facebook專頁「小國民大講堂」,當中的介紹這樣寫道:「國家宣傳有錢有力,如果反對洗腦注定無效,那麼不如改變策略:支持國民教育,做一套自己的國民教育。」
決定後,2012年的暑假她就密鑼緊鼓準備新專欄,以在新學年推出。專欄分了9個課題,以中共常用的宣傳口號來分章節,揭開輝煌美好的口號下,各種真實的社會問題,「你哋喺學校有乜洗腦課程,我哋就嚟反洗腦。」她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一章中,簡介中國近代歷史,包括大躍進、文革等;在「發展才是硬道理」一章中,講述中共如何盲目追求GDP增長,展開大量「政績工程」造成環境污染;在「你是祖國的花朵」一章則討論計劃生育、毒奶粉事件;「穩定壓倒一切」講中國的維穩工程,如何封鎖消息、打壓維權人士。
撰寫內容時,黃雅文希望盡量平衡地寫出事實,好的、壞的兩邊都寫,「要寫正面新聞好艱難,唔係諷刺,我係要搵大陸嘅朋友,叫佢幫我諗吓,兒童方面有咩好嘅野,咁佢就提我話有義務教育,但譬如『你是祖國的花朵』嗰章,真係諗唔到有咩好嘢寫。」
「如果內容中的宣傳口號不可避免,我哋就理解個宣傳口號,解釋呢句說話其實係咩意思,好似做名詞解釋咁,令佢容易明白。」
2012年夏天,政府總部公民廣場外大批學生絕食集會,黃雅文沒有走到廣場裡,她選擇的抗爭方式,是把自己困在辦公室埋首苦幹她的對抗「彈藥」。知已知彼,她首先翻閱《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看看對方在討論哪些範圍,然後憑她平時在學校壁報版上的觀察,歸納出最常談及的範圍,如科技、教育、經濟等,然後她就上網翻查官方教材不會提及的新聞,再重新組織一個小朋友易懂的說法。
在她奮戰期間,市民群情洶湧,最後成功迫使政府撤回國民教育。當時第一期已出「藍紙」準備印刷,黃雅文乾脆繼續做下去,一共做了十期。她直言,這個專欄並非他們擅長的範疇,「因為我唔係讀新聞出身,我對時事亦唔係有好深的了解,唔擅長講新聞。」
編寫時事專欄的難度,在於要用小朋友容易理解的語言,同時顯出事件的份量,亦盡量不帶過多情緒。黃雅文做的,不只是新聞撮要,而是要令小朋友真正理解事件的重要性。「中國經濟發展好迅速,但入面有好多弊端,譬如貪污、污染等。你話俾小朋友聽嗰度有嚿石唔係好難,好多小朋友可能睇新聞時都有聽過。石頭本身係重,但如果你只係見到佢嘅話,你可能會以為佢同一嚿塑膠差不多重,我覺得好難嘅地方係,點樣可以俾佢知道呢個石頭嘅重量。」
她覺得要跟小朋友說,但該如何說,是個很困難的問題。她吃力地出版幾期後,在徬徨之際,寫了一封電郵給一位資深記者求助,字裡行間滲透著她的惶恐不安:「我也很想知道,一個這樣的專欄,對孩子來說太殘忍了嗎?在選取歷史事件的時候,敘述的用語,我已經盡量小心,力求易明有趣、保留事件的面貌與沉重分量,同時把血腥的描述淡化……但這樣就夠了嗎,我已經夠謹慎了嗎?」
為應付這項吃力的工作,2012年她晚晚加班,連新年假都沒有離開辦公室,原本暑假籌備的童書也擱置,「家長問我:『你今年冇出書呀?』我話係呀,今年冇乜點做正經嘢,不務正業。」黃雅文笑說。後來有學校老師反映教材實用,黃雅文就在Facebook設立「小國民大講堂」專頁,把她「不務正業」的成果放上網,供老師家長取用,「我哋當豬肉(珠玉)咁拋出嚟,睇吓佢哋有冇啲牛肉加落去,哈哈。」
黃雅文1995年在中文大學哲學系畢業後打過幾份工,自言沒耐性的她一年轉一份工,電視台翻譯及編劇、漫畫雜誌編輯、小學課文編寫等都做過。自小喜歡看書的她,拿著昔日打工經驗,在1998年拿著十多萬元積蓄,與師姐夾手夾腳創辦兒童文學雜誌,一做就是20年全職。
做兒童文學雜誌,因為她想彌補兒時遺憾,「我細個嗰時好想有本咁嘅書。」她小時候住元朗錦田,附近只有一間社區中心圖書室,每次只能借極少書,學校圖書館又不開放,家裡沒有閒錢給她買書。她希望為像她一樣求書若渴的孩子,做一本讀物。她說,回歸之初的香港沒有以兒童小說、童詩為主的兒童雜誌,參考書都是來自內地或台灣,「嗰時覺得:點解冇嘅、點解唔做呀?我可以做喎。」於是《木棉樹》就出現了。
創刊初期沒甚麼錢,她們在別人公司的樓梯底借用一間房,站起來還會碰到頭,影印機、電話線也是借用人家公司的。做了5年,她才能出到第一份糧。初時人手不足,只有她與師姐兩個人,編輯、包裝、製學校收訂閱表,甚麼都做,甚至要硬著頭皮寫某些童話專欄。她當時的目標是雜誌能活下去,「洗晒啲錢我哋就唔做㗎喇,唔執就叫勝利!」由2個人走到如今6個人,月刊目前訂閱量約7000本,一直生意平平,經歷的困難一個接一個,還是捱過來了:「你都游到海中心,而家唔再游咪好嘥?對唔住之前嗰啲浪喎。」
黃雅文最初構思雜誌名字時,想找個有詩意的植物名,走到「山寨」辦公室的路旁,看到種了一棵棵木棉樹。她有感木棉花從樹上掉落呼喚她:「我呀!我呀!」於是,木棉樹成功「自薦」。
木棉樹高大挺拔、骨幹畢直,有「英雄樹」之稱,羅文的《紅棉》唱道:「紅棉怒放,驅去嚴寒,花朵競向高枝放……」黃雅文創辦的《木棉樹》,捱過一個又一個寒冬,堅強屹立20年。
2016年尾,黃雅文確診患癌,2017年上半年要邊做化療邊寫稿,《木棉樹》在2017至18學年休刊一年,去年復刊。黃雅文目前病況仍處於觀察階段,她說,《木棉樹》編輯部只有1.5個人,就是她和另外要分身負責對外發行及銷售的同事。月刊每期都要出版,她擔心若然在學年中段她病情復發,會留下爛攤子,故決定停刊,今年6月出版最後一期後,正式告別小讀者。至於《木棉樹》出版社則會繼續營運,出版兒童圖書。
黃雅文相信:花雖落下,但被滋潤過的土地,會生出更美的花。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