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市場回顧:聯儲會淡化降息預期;中國社融首次萎縮;習近平訪歐

【彭博】-- 多位聯儲會官員警告通膨達標可能需要更多時間,理事Bowman甚至預計今年不降息,密西根大學消費者調查顯示短期通膨預期創半年來最高。英國和澳大利亞央行均維持利率不變,前者發出了迄今最明確的降息信號,後者意外堅持中性立場。瑞典央行則先行一步,八年來首次下調了基準利率。日本央行行長對日圓疲弱的警告趨於強硬,其與首相的會晤助長了外界對政策調整正在醞釀的猜測。

中國4月出口恢復成長,CPI連續第三個月上漲,不過社融首次下降,顯示復甦之路依然坎坷。兩大省會杭州和西安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購,更多城市料將跟進,穩樓市政策加碼推動中資地產股指數連續第三周飆升。碧桂園於寬限期內兌付兩期中票利息,暫時解除了境內債券違約風險;融創據報計畫延期支付債券本息。萬科採取剝離資產套現的新舉措,轉讓原為新總部基地的使用權。

中國國家主席結束訪歐之行,習近平敦促法國共同防止「新冷戰」,並宣布提升中塞和中匈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過歐盟商會調查顯示,企業對華投資興趣降至紀錄最低。與此同時,拜登政府加大對華科技圍堵,據悉撤回高通和英特爾向華為供應晶片的許可,並準備最快本周宣布對關鍵戰略行業加徵關稅,對電動汽車的稅率或提高三倍。此外,中東局勢依然緊張,以色列拒絕加沙停火提議,並誓言即使沒有美國幫助也將孤軍奮戰,直到消滅哈馬斯。

熱門圖表

中國社融首次萎縮 貸款成長令人失望

股市回顧

四張圖顯示中國股市有望持續反彈

中國股市可能仍有反彈空間。基準滬深300指數較2月低點回升,已突破一些關鍵阻力位水平,同時海外投資者開始重返中國股市,分析師也提高了對公司利潤的預測。

  • 市場熱議外資連續回流中國股市 北向實時交易數據卻成往事不可追

中國或減免紅利稅再添港股利好 香港交易所攜高分紅股票走高

繼中國證監會宣布對港合作5項措施後,中國據悉考慮減免內地個人投資者投資港股需繳納的紅利稅,此舉或有望進一步提升香港股市的流動性。香港主要股指周五上揚,港交所攜部分高分紅股票走高。

  • 香港尋求吸引沙烏地資金 試圖重振股市

美股例外論或將終結 東方匯理、瑞士百達引領逆向投資浪潮

美國經濟增速降至近兩年低點,而通膨率居高不下。信心開始動搖,在一系列關鍵業績報告遜於預期後,標普500指數在4月份終結了連續五個月的上漲。百達資產管理和東方匯理等逆向投資者認為,這些跡象表明,建立在「就算利率上升,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及其公司也將表現出眾」預期上的策略有缺陷。

歐洲股市創數月來最佳單周表現 企業財報強於預期

歐洲股市錄得1月份以來最大單周漲幅,歐洲斯托克600指數周五再創新高,此前一系列企業財報好於預期,而且投資者更加相信今年仍有降息可能。

全球債市

72小時內88筆交易 全球信用債市場風險偏好升溫

從美國到歐洲再到亞洲,在投資者需求強勁以及融資成本未來走向不明下,一些公司乘勢發債,創下幾年來最多水平。

中國央行抵押補充貸款單月淨償還創紀錄 或與政金債發債成本走低有關

中國央行向政策性銀行發放的抵押補充貸款餘額4月環比減少逾3400億元,創歷史最大單月淨償還紀錄。這一流動性投放工具為中國「三大工程」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

中國央行對債牛走勢發出警示 稱長債殖利率與經濟向好態勢將更匹配

中國人民銀行對於國債市場長達數月的漲勢再度發出隱晦的警告,凸顯出其對於殖利率處於幾十年低位,進而令人民幣承壓感到不安。

岸田文雄會晤植田和男引發政策調整預期 日債殖利率有望升破1%

日本首相和日本央行行長之間的會晤助長了外界對政策調整正在醞釀之中的猜測,日債殖利率有望升破關鍵水平。

摩根大通表示印度有望6月份被納入債券指數 大多數客戶已做好準備

摩根大通指數研究全球主管稱,印度有望6月份起納入摩根大通新興市場債券指數,大多數客戶已做好交易準備。

全球匯市

中國外儲與本幣規模之比降至近年低位 極端情形應對能力受關注

中國逾3.2萬億美元的外儲規模雖為全球之最,但隨著人民幣供給擴張,外儲相對於本幣規模的比值降至近年低位。若該比例繼續下降,未來極端情形下外匯規模是否充足受到部分境外市場人士的關注。

弱不禁風的日圓若繼續大跌 或觸發亞洲新一輪貨幣戰

日本當局的干預前景推動日圓兌美元匯率脫離了34年低點,但如果日本繼續單打獨鬥,對匯率的影響不會持久,日圓料將再次下跌,從而可能觸發亞洲新一輪貨幣戰。

  • 日本央行委員們密切關注日圓對通膨影響 也預期可能會更快速升息

公司消息

TikTok和字節跳動狀告美國政府 打響冗長法律戰的第一槍

字節跳動明確表示不會遵守要求其出售熱門應用TikTok的美國新法律,而是選擇開啟一場涉及言論自由權與國家安全利益之爭且可能曠日持久的官司,最終恐怕要打到最高法院見分曉。

財測不溫不火 Arm股價大跌

Arm Holdings給出不溫不火的財年營收預測後,這家晶片設計公司的股價在周三盤後大跌,因市場擔心科技行業的人工智能支出熱潮正在放緩。

  • 鴻海4月銷售額大增19% 激勵股價觸及紀錄高位

特斯拉據悉在中國裁減更多員工

據悉特斯拉在中國的裁員活動正在擴大。另據報導,當初帶領特斯拉進軍中國的高管朱曉彤被調回中國,這正值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汽車4月銷量逆市下滑之際。

中金公司據悉對一些高層銀行家進行降職減薪以削減成本

知情人士稱,中金公司正對一些高層銀行家進行降職減薪,這一不尋常舉動可能會導致中國最大投資銀行之一的員工自願離職。

大宗商品

美國預計2024年石油市場供求平衡

美國預測2024年石油市場將達到供求平衡,因為OPEC近期的減產將被非OPEC國家的生產所抵消。

中國央行連續第18個月增加黃金儲備 但購買速度放緩

中國央行在4月份繼續增持黃金,為連續第18個月增加黃金儲備,不過購買步伐在創紀錄的價格面前放緩。

高盛將銅目標價上調至12,000美元 因供應短缺風險加劇

高盛預計,銅價到今年年底將漲至每噸12,000美元,較之前目標10,000美元有所上調,因全球供應缺口可能大於預期。

分析評論精選

拜登政府瞄準中國綠色科技領域 看似猛烈卻僅具象征意義

美國總統拜登勢將針對處於中國經濟復甦核心地位的行業加徵關稅,看起來這是對最重要競爭對手的大膽打擊,但實際上幾乎不會削弱中國經濟的成長。

每分鐘支付利息200萬美元 美國國債為民眾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

接近一代人以來首次,固定收益證券終於名副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國基準利率在短端兩年時間裡從零躍升到超過5%的結果。

中國遊客追求高性價比 表明消費者信心仍然疲軟

五一勞動節假期期間中國出游人數有所增加,但他們還是捂緊了錢包,反映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信心依然低迷。

市場押注各國央行減少降息次數甚至會升息的罪魁禍首:租金

各國央行在這個緊縮周期中想方設法要一勞永逸地控制通膨,但事實證明,許多已開發經濟體不斷飆升的租金是一個沈痾痼疾。

中國工廠產能過剩引發怨聲四起 但短期難有解決之道

對中國工廠產能過剩的抱怨不斷升高,但沒有跡象顯示,北京已準備好採取一些可能不利其脆弱經濟的補救措施。

  • 產能過剩憂慮之下 中國擬引導鋰電池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製造項目

未來一周重要經濟數據及事件一覽

俄羅斯總統普丁料訪問中國,或向習近平提出擴大雙邊貿易。

中國將公佈4月份工業增加值、零售和固定資產投資等重磅數據。中國央行將進行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操作,料維持利率不變。美國4月通膨數據、日本一季度GDP,以及歐元區CPI和GDP數據也將出爐。

業績關注:阿里、百度、騰訊、京東、軟銀、鴻海精密。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