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展寰稱會考慮是否按每幢大廈按量收費 局方晚上澄清沒傾向性

【on.cc東網專訊】垃圾徵費無了期押後。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今日(2日)在一個電視節目中指出,未來會考慮是否由每戶按量收費,改為每幢大廈按量收費,由住戶攤分費用。

謝展寰指原計劃每戶收費的模式,似乎未有其他地方採用,他舉例台北推行垃圾收費,也是每幢大廈收費,認為可免除清潔工分辨無使用指定袋垃圾的麻煩,也不用把法律責任放在他們身上。他表示,很多地方都不採用每戶收費,是因為會令不守法的人,把垃圾丟棄到公用地方。他指香港只要有一、兩成人不守法,就會有幾十萬人亂丟垃圾,就會產生很大問題。

針對每幢大廈收費的做法,會否減低市民減廢的誘因,他認為不肯減廢、製造較多垃圾的住戶,到時會被其他住戶認為不負責任;業委會亦會有誘因,思考如何減少垃圾費用,例如鼓勵大家更多使用回收桶等,將有助建立減廢回收的文化。他又認為推行法例時,要有減廢文化配合,如果只側重於一方,可能會引起反彈。

為便利市民,他指計劃延長「綠在區區」營業時間多3小時,最快7月或8月成事,又研究回收積分可兌換成超市購物券,期望年內推出。他表示,暫時仍在估算連串配套的成本水平,但重申值得投入資源,以改變市民行為。

在回收率方面,他指由以往數年前的30%以下,提升至目前的32%,期望短期內再進一步提升至35%水平,又指本港受條件所限,目前只能簡單處理回收物料,未能將回收物料再造成產品,但本港具備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方便融資,可放眼大灣區的契機,將回收物料運往當地循環再造,重點是先做好回收物料分類,他期望可邁向高科技的回收處理程序,以及製造高增值產品,以達致可持續發展,形容是很大的經濟機遇,強調並非將垃圾送往內地處理。

環境及生態局晚上在社交平台貼文澄清,指謝展寰近日在多個訪問提出不同污者自付方向,也提及有地方不實行垃圾收費,在電視節目提出大廈按幢收費,只是介紹一種外地採用的垃圾收費方式。局方指,政府目標是減少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無意藉垃圾徵費為庫房帶來額外收入,局方未來一年會就如何優化計劃作進一步調研,現階段沒有任何傾向。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