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垃圾徵費四方案諮詢

家居垃圾徵費四方案諮詢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政府建議向市民徵收垃圾處理費,提出四個方案,包括按量、定額、按水費及分階段實施,當局表示要社會取得共識才公布最終收費水平。如果以現時港人每日家居垃圾棄置量,以及台北市的按量收費方式估算,一個四人家庭日後每月需付逾六十二元。環保團體和立法會議員傾向按量收費,但議員建議豁免低收入人士收費,惟市民及餐飲業界多表示反對。 本港每日的都市固體垃圾達一萬九千公噸,扣除回收後,仍有九千一百公噸垃圾運往堆填區,相當於三個標準泳池量。環境局昨提議徵收垃圾處理費,列出四個方案,包括按量收費,垃圾量愈多,收費愈高,日後市民要使用指定垃圾袋,或按重量於堆填區等繳費;其他三個方案包括定額收費、以水費作參考釐定收費、或先針對工商業收垃圾費。 現時港人每人每日平均棄置零點八七公斤家居垃圾,倘參考台北市每公升(零點二公斤)垃圾收零點一二元計算,四人家庭每月要繳付逾六十二元垃圾處理費。不過,政府的諮詢文件未有定出就每個方案最終收費水平,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表示,先凝聚社會共識後,才研究其他細節,無正面回應倘主流意見反對垃圾徵費會否撤回方案,「我們希望認真地討論意見,不是單單流於討論應否徵費,而是用實質、可行的例子,和包括在其他城市裏試行過的經驗,想一想是否適合香港。」 無回應倘反對撤方案 環保署副署長林啟忠表示,四個方案各有利弊,強調當局對各方案無傾向,但承認按量收費減廢成效最佳,至於按水費收取或定額收費則較易實施,又表示日後可採用混合方案,即工商業及住宅以不同模式收費,「理論上是可以,一些以專用垃圾袋,一些就收入閘費,可以夾埋做。但本港不少商住混合大廈,如何分辨,要考慮執行及市民理解時可簡單一點。」他補充社會亦可探討,是否有需要同時進行強制垃圾分類。 現時台北市市民必須以專用垃圾袋裝載垃圾,定時定點將垃圾交予收集車隊,條例實施十多年來,垃圾量累計減少約六成,台北市環保局主任秘書盧世昌表示,當年進行逾千場地區諮詢及講座凝聚民意,加上嚴厲取締違法,措施才得以成功。 多個環團支持當局推行垃圾收費,並一面倒支持按量收費方式,地球之友副環境事務經理區詠芷解釋,其他方案未能反映實際廢物量,或對有進行垃圾分類的家庭不公平,「而本港推膠袋費後,成功減量九成,可見港人對錢銀極重視,執法能力亦強。」地球之友就建議向基層家庭免費派發一定數量專用垃圾袋,減輕市民負擔。 立法會議員陳克勤、余若薇及甘乃威亦認為按量收費較可取,但分別建議實施徵費的首數年派發免費垃圾袋、豁免垃圾量少用戶收費、或減差餉及公屋租金減輕市民負擔。不過市民普遍反對建議,餐飲業界亦有保留(見另稿),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冀望倘政策推出,政府可提供鼓勵措施如豁免牌照費。 諮詢期今年四月十日結束,當局表示會在本立法年度內向立法會交代諮詢結果,但無回應立法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