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陸宏廣倡建摩天樓解屋荒 100層可提供8400個單位
【星島日報報道】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展開公眾諮詢後,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朱沛坤即提出在黃竹坑打造「摩天住宅城」,以應付本港一年的房屋需求。學會另一前會長陸宏廣亦提出類似向上發展的構想,建議揀選一些面積達5公頃的用地,於當中的一公頃興建樓高約100層的住宅大廈,估計每座可提供8400個單位,希望善用現有土地資源才考慮其他土地供應選項。但他認為,由於住宅大廈的布局跟商廈並不一樣,需要採「H」型或「雙Y型」設計,「摩天住宅」才能較為受力。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最新提出18個土地供應選項,但陸宏廣在接受訪問時坦言,當中大部分選項也有本身局限,難以短期落實。他舉例指:「填海動輒也要花費數以千億元提供基建,就像把錢入咸水海,以政府目前的研究速度,可能需時20年才能成功造地;開發岩洞也所費不菲,做法仿如愚公移山;現在提出開拓郊野公園,更是『政治懸崖』。」 他認為,本港應先善用現有土地資源,才考慮其他土地供應選項,故應在工程技術配合下,以「高、大、多」方式興建住宅樓宇。他說,過去2至3年一直進行分析,估計只要利用1公頃的土地興建住宅,每層可以提供多達84個單位,假若大廈樓高100層,就可以合共提供8400個單位。 朱沛坤早前曾提出,由於建議興建的住宅較高,以四邊結構相連方式建造可較為受力,但為免將樓宇建得密密麻麻,故特別令樓宇結構中空,產生透光和透氣的效果。不過,陸宏廣認為,由於每個住宅單位需要顧及採光和通風,不能像商廈一樣,把每層建得太「厚」,但若是部分位於建得太「薄」,「摩天住宅」卻難以受力,故認為適宜採用工字鐵的結構原理,把大廈設計為「H」型,「倘若同時考慮景觀問題,可將部分座向扭一扭,令樓宇成雙Y型設計。」 但他強調,本身也不希望城市建得密密麻麻,故建議每五公頃的用地,才建造一幢「摩天住宅」,並利用其餘的四公頃提供社區配套設施,估計整體地積比率約為十五倍,與商廈密度相約。他認為,倘若社會接受有關做法,一些較高難度的土地供應選項,如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就毋須再考慮,可減少社會爭拗,「現在很多雞鴨鵝,為何全部也不吃,偏要選鳳凰﹖」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