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患乳癌非末日、5 年存活率逾八成 乳癌基金會提供治療建議、術後支援

向下捲動 顯示更多

數字上,每 14 名香港女性,便有一人會患上乳癌

但同時,乳癌亦是各類癌症之中,存活率相對較高的一種,假如及早發現,驗出第一期乳癌的患者,有 95% 在治療下都能康復

乳癌會依據腫瘤大小及轉移程度分為四期

最早為原位癌,癌細胞在乳腺管的基底層,未有證據顯示癌細胞會擴散

第一期是指腫瘤小於兩公分,癌細胞在乳房組織內,未轉移至腋下淋巴結或顯示微量轉移

第二期指腫瘤兩至五公分,沒有腋下淋巴結轉移

或腫瘤小於兩公分,有一至三顆腋下淋巴結轉移

第三期則較為複雜,例如腫瘤小於五公分,有四至九顆腋下淋巴結轉移

或是腫瘤大於五公分,有一至三顆腋下淋巴結轉移

另一情況是指腫瘤蔓延至胸壁

或蔓延至乳房表面,出現皮膚水腫、潰爛、發炎症狀

至於第四期也就是晚期,已經由乳房和周圍的淋巴結,擴散至身體的其他器官,例如肺、肝或骨

數字上,每 14 名香港女性,便有一人會患上乳癌。但同時,乳癌亦是各類癌症之中,存活率相對較高的一種,假如及早發現,驗出第一期乳癌的患者,有 95% 在治療下都能康復。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外科專科醫生張淑儀便表示,基金會有為患者提供治療建議、治療期間支援等。即使不幸患病,只要樂觀面對,前路仍是生機處處。

乳癌分為四期

乳癌會依據腫瘤大小及轉移程度分為四期。最早為原位癌,癌細胞在乳腺管的基底層,未有證據顯示癌細胞會擴散。

第一期是指腫瘤小於兩公分,癌細胞在乳房組織內,未轉移至腋下淋巴結或顯示微量轉移。

第二期指腫瘤小於兩公分,有一至三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兩至五公分,沒有腋下淋巴結轉移。若再細分,腫瘤兩至五公分,有一至三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大於五公分,沒有腋下淋巴結轉移,也屬於第二期。

第三期則較為複雜,例如腫瘤小於五公分,有四至九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是腫瘤大於五公分,有一至三顆腋下淋巴結轉移。

另一情況是指腫瘤蔓延至胸壁或乳房表面,出現皮膚水腫、潰爛、發炎症狀,並有最多九顆的腋下淋巴結轉移。還有一種情況屬於第三期,患者已有十顆以上胸骨下和腋下淋巴結轉移,又或鎖骨上下已有淋巴結轉移。

至於第四期也就是晚期,已經由乳房和周圍的淋巴結,擴散至身體的其他器官,例如肺、肝或骨。

第一期癌症95% ** 患者「十年都無事」

張淑儀解釋,現時綜合而言,乳癌患者的 5 年存活率為 84%。如果是第一期癌症,95% 患者「十年都無事」,第二期則是 90%。但到第三期,存活率便只有七成多,到第四期的話,五年存活率只有三成左右。「乳癌病人有幾個關口,2 年、5 年、10 年。」張淑儀說,雖然現時醫學上亦會計算 15 年存活率,但其實一般標準仍是 10 年,「如果 10 年後沒事,可以叫痊癒,只有極少數轉移會發生在十年之後。」

對於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積極面對。張淑儀說,明白患者初時得知患病,或者會難以接受,「會 denial,話點解係我呀,或者會逃避。」乳癌基金會便設有熱線,有專人可以為患者提供情緒支援。此外,基金會亦設有oncology consultation clinic,「若不知道治療方法是否適合,我們有義務醫生去提供意見,讓病人更清楚治療方向。」

除了專業人士,張淑儀亦提到,病友間的支援亦非常重要。她說治療期間,病人會經歷很多心情轉變,因此基金會亦會定期找來康復者,用「同路人」的身分,分享自己親身經歷,「告訴『新丁』們,例如在化療期間如何注意飲食,或者掉頭髮如何配假髪,打針期間如何保護血管等。」

基金會特設護理中心助應對「淋巴水腫」

對於治療期間的其他情況,張淑儀特別提到「淋巴水腫」,「是病人最擔心的事」,她說第二或三期乳癌的話,淋巴可能要全部取走,出現水腫機會高達三成。「可以腫兩倍、三倍,例如你買衣服,一隻手穿小碼,另一隻穿大碼也不奇,對病人來說很不方便。」她又指,水腫會容易令淋巴腺發炎,「突然通紅、發燒,要到醫院吊針。」

因此,基金會特別成立了淋巴水腫護理中心,幫助病人用儀器量度是不是有水腫,不用到肉眼可見時才知道。

中心亦會教授按摩預防,教病人如何「推淋巴水」,防止因淋巴循環積累而出現水腫。「我們也培訓了淋巴水腫師,可以幫病人做治療…這是『一條龍』式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