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公院專科大塞車礙病情 議員促為輪候時間封頂

【on.cc東網專訊】所謂病向淺中醫,但現時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以年起跳,不少病人病情因而耽誤,錯過黃金治療時間。雖然《施政報告》提出要求醫務衞生局於2023至2024年度把醫院管理局內科專科門診穩定新症輪候時間縮短20%,但有議員指情況急切,今日(26日)在立法會上提出議案質詢,要求解決「公立專科大塞車」問題,盡快縮短輪候時間,並建議為公立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制訂目標等方案。

提出議案的議員梁熙表示,公立醫院專科門診,除兒科外,其他專科的輪候中位數都要介乎40至74個星期。當中眼科為重災區,穩定新症的中位數,最短的新界西聯網要等50個星期,而九龍西聯網最嚴重,中位數長達146個星期,最終演變化成大病。他建議為公立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制訂目標比,如同公屋輪候時間一樣,承諾封頂的輪候時間,而當局應加快探討其他專科的公私營協作空間,亦需為病人分析參與公私營協作的利弊,而唔係只係「畀封轉介信,病人自己睇」。

他直指公立醫院專科輪候時間長,最根本的原因與醫護人手不足有關,因此難以消化龐大的求診數字。他指根據數據推算,香港去到2040年更欠缺超過1900名醫生;惟專科門診每年服務超過750萬人次,加上每年更增加80萬的新症病人,情況實在令人擔憂。

本身為眼科醫生的議員林順潮建議政府鼓勵介意輪候時間長而有經濟能力病人,考慮私營服務,同時安排公立專科等候時間較長的病人到私家專科就診,讓政府和病人共同承擔部分費用,私營醫療機構同時減低收費,定出介乎公立和私營的標準收費,計劃參與醫生亦要接受政府質素監管。他相信有關制度制度不但能分流,亦可為經濟能力較好的病人提供多一個選擇,讓病人及早接受治療。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強調政府致力提升市民健康,確保香港保持高質素醫療服務,而公立醫院是醫療體系的骨幹。他亦指隨人口老化,慢性病等更常見,對醫療服務量有更大需求。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