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救世軍皇后山新校 社福配套支援學生

鄭啟員指,救世軍在皇后山新校將結合教育、社區及家庭的支援模式,照顧發展區的學生需要。

【星島日報報道】教育局早前分配兩幅粉嶺皇后山的小學校地,供辦學團體興建新校,成功競得校地之一的救世軍,教育服務部總監鄭啟員接受本報專訪,他料新校落成時,區內生源將從以往的跨境生,變為基層及非華語學生為主,強調以往在東涌開辦小學多年,加上有社福服務支援作配套,具備新發展區的辦學經驗,是成功獲批校舍的致勝關鍵,現已着手展開新校設計及籌備工作。 救世軍獲分配的校地,位於皇后山發展區北面,佔地六千一百方米,校舍有三十個課室,料最快二一年落成。救世軍成功競逐校舍,一度遭到個別辦團質疑,鄭啟員不擔心影響與區內學校關係,但認為成功申辦,與救世軍有跨專業的全方位支援有關,「與一般學生有事始轉介中心的模式不同,我們服務團隊是機動的,包括言語治療、職業治療、教育心理學家、特殊教育需要教師,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幫忙,進入學校帶動學生與家長,並培訓老師。」 他形容教育與社會服務是「雙劍合璧」,加上教會的靈性教育協作,更切合新發展區的需要,而結合教育、社區及家庭的支援模式,在〇一年東涌開辦的救世軍林拔中紀念學校,已有實踐經驗。鄭啟員預料,跨境生受到「雙非零配額」影響,不再是北區的主要生源,日後皇后山公屋落成,與東涌情況類似,「遷入新發展區的基層人口很多,不少是新來港及非華語生,所以教學與支援模式需要改變,以兼顧不同生源需要。」 新校既要讓基層學生得到優質教育機會,也要照顧非華語生的文化差異,鄭啟員強調,新校將着重學生在課室內外自主學習,提升他們學習動機,「否則資源再多,只流於知識與技能,未必培養到興趣。」同時側重生命與環境教育,以學生為本,小一至小二更不設考試,而是着重初小階段的生活技能、自理能力與學習習慣。新校亦邀請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謝錫金、突破機構榮譽總幹事蔡元雲擔任「教育及專業顧問團」成員。 至於校舍設計,鄭啟員指已與教育局及建築署着手研究,「環境是很好的老師,希望通過校舍帶出特色,回應人文需要與宗教元素。」他曾參觀內地一所小學,校舍以外圓內方為設計,以傳遞待人以寬的理念;期望日後校舍設計能體現重視生命、愛惜環境的意念。他又透露,不排除日後競逐皇后山的幼稚園校舍,配合學校及社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