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星記也被「捲」

星巴克於美國周三中段急挫逾17%,創一年新低,主要因為中國市場首季同店收入大跌11%。
星巴克於美國周三中段急挫逾17%,創一年新低,主要因為中國市場首季同店收入大跌11%。

本欄上月寫過〈中環10蚊杯咖啡的啟示〉一文,形容「內捲化」趨勢正在衝擊香港咖啡行業。事實上,不只內地和香港,就連美國的星巴克(Starbucks)也難免被「捲」。該咖啡龍頭巨企股價於美國周三中段急挫逾17%,創一年新低,主要因為中國市場首季同店收入大跌11%,遠遜預期,同時美國市場也被麥當勞McCafé「搶生意」,可說受到內外夾擊。

星巴克在周二收市後公布首季業績,營業額85.6億美元,每股純利0.68美元,較市場預期低6.6%及15%,按年下跌1%及7%,令投資者大失所望,拖累該公司盤後股價插水12.5%,創52周新低,市值蒸發逾120億美元。

美市場份額遭McCafé蠶食

Top line(營業額)和bottom line(純利)差劣之餘,假如細看星巴克這份業績,會發現更嚴峻的問題,主要受到兩大因素衝擊。首先,在星巴克的「主場」即北美版圖,該巨擘首季同店收入按年下滑3%,比市場原本預期的2.1%跌幅更加差。

據分析師指出,星巴克在美國市場的份額遭到麥當勞McCafé進一步蠶食。事關「老麥」近年面對漢堡包、薯條等快餐食品市場漸趨飽和,遂大力拓展咖啡、蛋糕、三文治等café生意。去年底,麥當勞在美國市場經營逾1.3萬家分店,大部分已有提供McCafé服務。

去年底,麥當勞在美國市場經營逾1.3萬家分店,大部分已有提供McCafé服務。
去年底,麥當勞在美國市場經營逾1.3萬家分店,大部分已有提供McCafé服務。

作為比較,星巴克這家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店集團,目前在美國市場經營約1.7萬家分店,數量上比「老麥」佔優,但價錢方面則受到狙擊,皆因麥當勞憑着成本優勢(絕大部分分店同時經營McDonald's快餐店和McCafé),主打低價競爭路線,其咖啡及餐點價格平均較星巴克便宜20%以上。尤其美國消費者長時間受高通脹困擾,實際購買力日益縮水,需要「慳啲使」,而基本每日三餐難以大幅節省,若「買杯咖啡」能選擇便宜兩三成,口感味道又差距不大,不少人就樂於「轉會」幫襯另一個品牌。

恰巧麥當勞也在周二公布首季業績,營業額及每股純利分別按年增長5%和9%,顯然比星巴克業績「靚仔」很多。這亦證明在高通脹環境下,麥當勞「抗逆」能力頗為強頑(「M記」對於不少美國消費者已是最「抵食夾大件」餐飲選項之一,很難再「降級」)。

除了於「主場」遭McCafé狙擊,星巴克在最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更不如意,首季同店收入大挫11%,遠遜市場預期的1.6%跌幅。「星記」CEO納拉辛漢(Laxman Narasimhan)於業績電話會議上坦言,集團在中國正面臨激烈價格競爭(intense price competition),但他強調星巴克作為優質品牌(premium brand),無意放下身段參與割價戰(We're choosing not to participate in that)。

內地面臨「血腥」割價競爭

筆者上月曾在〈中環10蚊杯咖啡的啟示〉一文指出,內地咖啡行業「內捲化」競爭愈演愈烈。好似原本以「平價」為賣點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現在已輾轉「升呢」為中檔品牌,卻非因提高價錢,只是有其他「更平」的連鎖集團冒起。例如上述中環café賣10港元一杯咖啡,正是採用來自杭州的T97 COFFEE品牌,該品牌在內地有500多家分店,每杯咖啡售價低至6.5元人民幣。

原本以「平價」為賣點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現在已輾轉「升呢」為中檔品牌。
原本以「平價」為賣點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現在已輾轉「升呢」為中檔品牌。

相比之下,星巴克在內地一杯咖啡最便宜(Americano)也要27元人民幣,這個價碼可以買到4杯T97 COFFEE。當然,「星記」向來強調自己「不只賣咖啡」,同時推銷為顧客營造生活品味及(住所和辦公室以外的)「第三空間」。惟內地「消費降級」趨勢明顯,現在未必有很多顧客願意付出20元人民幣溢價去購買品味和空間。星巴克首季中國同店收入大跌11%,正印證了市場最新變化。

換句話說,星巴克內外受敵,在美國「主場」被McCafé搶生意,在中國則面臨更「血腥」割價競爭。就像該集團CEO 納拉辛漢指出,「星記」向來標榜本身是擁有品味的優質品牌,倘若投身減價戰恐會動搖品牌定位,可謂進退兩難。假如美國通脹及中國「內捲」未見紓緩,這家全球咖啡巨擘短期內的增長前景實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