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社牛,同時也是社恐

你會說自己有社恐嗎?社交恐懼症,如今人人都講。英國皇家精神科學院曾有一篇關於「害羞與社交恐懼症」的研究文章,說明如果一個人患上社交恐懼症的話,與其他人在一起時會感到緊張,通常是因為擔心其他人會批評自己,或是自己會做出一些尷尬或出醜的事情。香港浸會大學也有研究過,就是香港,約有 24 萬名社交焦慮患者,即是每 30 人就有一個,合該包括影帝梁朝偉吧?他曾承認自己患有「社交恐懼症」,形容自己不善用言語表達,初次見面會緊張,在人多時也會感到不知所措。

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都是別人

相反,有「社交牛逼症」(台灣、內地用語) 一詞,即是不懼怕他人眼光,更不擔心被人嘲笑,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都是別人。而這種「社交牛逼症」會否正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種條件反射?事實上,每人都有不同性格,一些是外向型、擅長吹水,較容易和享受跟別人表達自己;一些人則比較內向,在陌生的環境和多人的聚會會感到不自在甚至害羞。那麼,為什麼要為了裝作自己不是社恐,而瞬間變社牛?總有人因自卑而自大,一體的。我們身邊也必定有看起來非常 E 型,但實質是 I 型的人吧?

學習梁朝偉

社恐或許源於性格內向,也可能不夠自信,生怕自己做得不夠好逃避社交;社牛恰恰相反,他們裝作擅於社交,甚至度極自我,不懼他人的眼光;正是因為社恐和社牛這兩個極端,所以許多社恐的人都想變成社牛,或是裝成社牛。
來學習梁朝偉,當他被問到如何克服社恐,笑着分享了 3 招:「第一招微笑;第二招揮手;第三招俾心。」

撰文:OO
圖片 :《重慶森林》

The post 是社牛,同時也是社恐 first appeared on BetterMe Magazine.

這篇文章 是社牛,同時也是社恐 最早出現於 BetterM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