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智利發現7200萬年前南半球罕見「鴨嘴龍」體重達1噸、身長4公尺

智利最新研究顯示,在其7200萬年前的南方平原上,曾有南半球罕見的草食鴨嘴龍生存於此。當地科學家以在地的原住民Aonikenk語言,稱這種恐龍為「Gonkoken nanoi」,意指像鴨的恐龍,其體重達1公噸、身長可達4公尺,從還原擬真動畫,可以看出與鴨頭相似的特徵。

2013年一群科學家在南部托雷德佩恩(Torres del Paine)的山腳下,發現淡黃色的骨頭碎片,因此展開長達10年的研究。鴨嘴龍在北半球非常多,尤其北美洲,但在南半球,卻幾乎不為人知。

研究團隊發現了100多片的骨頭碎片,分析出可能有4個個體,代表其成群移動;接著與現有研究核對,才確認在智利所發現的,是一種新的鴨嘴龍。事實上,鴨嘴龍堪稱制霸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這次的研究證明在更早之前,南美洲就有鴨嘴龍的蹤跡,然而這個血統的鴨嘴龍似乎較不「正宗」,除了口鼻構造較簡單、上排牙齒較少,體型也相對小,目前已知部分鴨嘴龍可長至15公尺,不過,這項研究也提供一個思考美洲生物地理史的有趣角度。